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中文学科:敢问路在何方?

    ——“中文学科建设:历史经验与全球视野”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楼 培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11月23日   12 版)

        2011年11月5日至6日,由浙江大学中文系主办的“中文学科建设:历史经验与全球视野”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浙江大学中文系系史》丛书首发式兼座谈会在杭州花港饭店举行。来自斯洛伐克科学院、日本神户外国语大学、韩国高丽大学、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众多海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以及浙江大学中文系教师、学生和杰出系友代表等共百余人参加本次会议。新华社、《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华读书报》、《浙江日报》、《杭州日报》等多家媒体派员跟踪报道了大会盛况。会议由浙江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汪维辉教授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台湾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代表发言,对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和《浙江大学中文系系史》丛书的出版表示祝贺与赞赏。浙大中文系老主任代表吴熊和教授、陆坚教授分别发来贺信与致辞。《光明日报》浙江记者站站长、高级记者叶辉作为系友代表发言。浙大中文系主任吴秀明教授以《中文学科:文化强国战略下的“突围”和发展——以浙大中文系及“系史”为契入点的一种探讨》为题,对中文学科如何“立足现实,背靠历史,面向世界和未来”作了深入阐述,并针对目前由“成果量化”逐渐转向“课题量化”的学术生态现状,提出了按照学科建设规律办事,协调西方学术方法与中国传统固有学术的关系,在国际舞台上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尊重学术多样化和个体独立性创造性,并介入当下社会改革与国家文化思想建设的“突围”之道。

        开幕式后,举行了《浙江大学中文系系史》丛书首发式兼座谈会,由吴秀明教授与浙大出版社黄宝忠副总编辑主持。“系史”图文并茂,全面记录了浙大中文系建系近百年来的风雨历程与辉煌业绩,分“总论卷”、“教师卷”、“校友卷”三卷,吴秀明教授任总主编,吴笛、黄健、陶然三位老师任分卷主编,历时三年完成,总字数近150万,由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这是目前国内重点大学中文系第一部“系史”丛书,它为其他学校的系(院)史编撰提供了借鉴与参考,为未来学者了解和研究当代中文教育提供了形象具体的真实文本。座谈会上,很多专家学者和高校中文学科掌门人对“系史”丛书给予高度评价,浙大中文系教师和系友还结合自身体会踊跃发言,从不同角度赞肯了“系史”丛书的意义,并对中文学科发展提出了不少建议。

        在随后的议程中,专家学者围绕西方汉学教学研究与当代中文学科的关系及比较,中文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中文系下属各二级学科的发展及相互关系以及全球化语境下中文学科如何走向世界等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香港浸会大学美籍学者费乐仁教授、斯洛伐克科学院马利安·高利克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陆建德教授从学术视野和学术方法出发,讨论了全球化语境下中文学科的比较研究方法与策略,呼吁中国文学研究中要有比较眼光、问题意识和批评意识,努力探索中国文化的特色,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国门,影响世界,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在市场化、世俗化的冲击下,中文学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与低潮,如何在全球化时代下走出困境并开创中文学科的新局面是本次会议的热点之一。台湾大学李隆献教授、北京大学沈阳教授、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武汉大学赵世举教授分别探讨了中文学科发展扩大的阻力与目前面临的几重困境,倡导加强沟通,疏解阻力,促进中文学科夯实壮大,在中文学科教育中将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普及教育与精英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推动制定适合人文学科自身特点的评价体系与标准;同时也指出要正视现实,在此基础上探寻立足基础,面向应用,注重传统,大胆创新的良性健康的生存发展道路。

        在目前学科建制下中文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科建设的问题也引起与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香港中文大学冯胜利教授、南开大学沈立岩教授、浙江工业大学肖瑞峰教授就此展开论述研讨。他们提出在中文人才培养模式中做好加减法,突出本科教学的根本性,注重扎实基本功的培养和练习,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使其养成观察、分类、演绎、认证等各种能力而从事独立严谨的学术研究;在研究生培养中以学术主导,德育为先,督促学生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完善人格的全面发展。

        本次会议中还有一些专家学者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学术传统与当前学科建设对接的问题上。南京大学徐兴无教授、北京大学廖可斌教授、杭州师范大学沈松勤教授认为学科建设要有自觉意识,注重内涵,确立适应中文学科自身发展更好更长远的目标,并在学科建设中强调学派建设,形成独特的思维理念,进而在研究方法、研究范式上加以总结提升,形成体系化,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保持宗风不坠,渊源流长。从中文学科内部建设的角度出发,应当凝练学术方向,实现创新型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和合之学与专门之学的结合,同时构建学术队伍,构筑学术平台,凸显学术个性,形成学术团队。

        中文跨学科发展、学科交叉以及中文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复旦大学黄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朱国华教授等希望中文学科从目前零碎、切割的分科意识追溯到原点,寻求打通与融合,以问题为导向,实现真正的学科交叉,在学科交叉的手段下促使学术研究走上一个新的台阶,获得一个新的生命力;同时,也提出反思中文学科的立场与立足点,探寻中文学科在未来的增长点,在网络时代与全球化时代实现中文学科新的突破。

        另有一些中外专家学者分别结合中西教学经验,从汉语教学、多媒体中介、文学史教学与加强中文基本功训练的视角,探讨了当前具体的中文教学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应对方法。日本神户外国语大学佐藤晴彦教授、韩国高丽大学张东天教授介绍各自学校的历史沿革与汉语教学、研究的相关情况,从国际化的角度出发,探索努力培养与中国相关的国际化专业人才的路径。中国人民大学孙郁教授认为文学史教学应突破固有模式,倡导编撰兼具文学眼光与史学视野的新型文学史著作。中山大学李炜教授提出采用一些适合中文学科的策略性做法,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职场技巧,营造中文学科的独特习惯和气氛,温州大学叶世祥教授希望通过人文学科的课程教育逐步实现人的自我认知、自我反省、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教学目标。

        本次国际研讨会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首肯,既有回顾总结,又有前瞻目标,体现了浙大中文系自觉的主体意识和问题意识,显示了在市场化、世俗化生态下中文学人寻求突破、开拓创新的勇气和激情,为中文学科的整体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了颇多有益的启示,为推动中文学科的实践作了建设性的探索和尝试,对于进一步明确中文学科在全球化进程下参与世界文化建设、丰富人类文明成果均有重要意义。浙大中文系将化危机为契机,胸怀理想,坚定信念,脚踏实地,继往开来,实现跨越式的突破和发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