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傅高义著《邓小平与中国改革》出版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10月26日   04 版)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哈佛大学荣退教授傅高义(Ezra F. Vogel)876页的新著《邓小平与中国改革》(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已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读书报曾于今年7月刊发针对此书的简要介绍。连日来,多份英美主要报刊发表评论,对此书广有赞扬。

        “纪念碑般的宏伟传记”

        10月22日的《纽约时报》刊登了大卫·巴博萨(David Barboza)关于傅高义及其新作的特写——《把现代性带给中国的人》。文章说,《邓小平与中国改革》在今年9月出版,现已被称为一部关于邓小平的纪念碑般的宏伟传记。以往的历史学家大多专注于毛泽东,但学者们现已开始对邓小平及其时代做出论断,其中几乎没人能比傅高义更胜任这份工作。他专长于中国、日本和其他亚洲龙的现当代史,1987年和1988年曾在广东省考察,专事改革开放的研究,写成《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 》一书。

        傅教授告诉巴博萨,他以十余年时间,埋首完成此书。他先花一年跟随老师重温汉语,再从研究陈云的著作起步。1997年,江泽民主席访问哈佛大学时,傅高义参与了组织接待工作,江主席接受了他的采访。傅高义在中国所做的大部分采访,都直接以汉语进行,而无需翻译陪同。他采访过邓小平的两个女儿邓林和邓榕,胡耀邦的两个儿子胡德华和胡德平,以及陈云、陈毅和叶剑英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属和工作人员。他去过邓小平在四川的出生地,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江西的流放地,研读过他所有的官方讲话和文稿,并获准接触了美俄两国新近公开的档案。同时,对毛泽东选定的接班人华国锋,他也做了一番西方学者至今少见的详细考察。

        在美国,他采访过基辛格、斯考克罗夫特,以及毛泽东过去的翻译唐闻生(Nancy Tang)和章含之。

        社会主义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中国问题专家乔纳森·米尔斯基10月23日刊文于《纽约时报书评》,题为《邓是怎样做到的》。文章指出,傅教授的这本巨著可以用两个强有力的问句来概述:在改善如此众多人民的生活上,20世纪还有其他领导人做得更多吗?20世纪还有其他领导人对世界历史有如此广阔而持久的影响吗?答案就在书中,尽管它们与傅教授所预想的答案不尽相同。

        《经济学人》杂志则于10月22日发表社评《邓小平的遗产:巨大的稳定器》。文中说,书名或可更名为《邓小平与中国稳定》,因为傅教授对邓小平在国内外令人印象深刻的安抚战略颇多笔墨。邓小平破除了对领袖的个人崇拜,但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却仍然要依靠他自己的人格力量。

        文章评价说,此书的资料征引和内情来源既广且深,傅高义采访了邓小平的多位译员,并从邓小平之子那里得知,邓小平认为戈尔巴乔夫是“白痴”。不过该刊认为,在一些有争议的事件上,傅高义尽己所能地为他做了辩护。著名政治学者、洛杉矶加州大学荣退教授包瑞嘉(Richard Baum)也持有类似观点。

        “《时代》杂志曾刊登照片,说他除了名字,在任何事情上都是一个资本主义者。”傅高义告诉《纽约时报》的巴博萨,“我对此的评价是,这是不准确的。他认为社会主义能把事情做得更好。他认为这要有一个更集中的、更强有力的立法机构……对他来说,民主是个好东西,但美国式的民主不是。”

        “毛泽东去世35年后,”《经济学人》写道,“对这个出身四川省广安县的小个子,中国的下一代将不会再有个人记忆。但他们仍将是邓小平的孩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