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我们应该对国学热保持清醒态度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10月19日   10 版)

        谢遐龄(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人们读书总是出于某种动力。只要找本书来读,总有益处。随手碰到的,乱翻之下,觉得有趣,读下去了,有益处;有的书翻开后就会放下不读,也有益处。这就叫“开卷有益”。上海共青团市委举办了一个读书活动上,我作为他们聘请的导师,去作讲演,谈到过这个话题。怎么叫“开卷有益”?就是你打开一本书,即使只张了几眼,什么也不读,也是有益的。例如,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打开以后读不下去,也有好处:如果将来你当上了领导,就会尊重读得懂这本书的人——尊重知识就会成为社会风气。

        这两年兴起国学热,这股潮流鱼龙混杂,夹杂两股势力:一是重建儒教,一是商业化。过去搞儒法斗争,儒学被否定,孔子被打倒。现在恢复儒学声誉,有其积极的意义。提倡国学,我是作过一点贡献的。1991年,我和王雷泉教授(当时他是讲师)相约,在复旦大学开讲国学,为本科生开设全校公共选修课,我讲《论语》,他讲《坛经》。当时《解放日报》有报道。但是,现在我要指出,讲国学不等于要求完全回到旧传统,那是不可能的。有一些人士提倡孝文化。就我本人对孝文化的态度而言,并不反感,但能否提倡起来则要打个问号。依我个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上不可能。因为孝文化的根基已经被铲除得差不多了。

        首先,家庭被破坏。以前,夫为妻纲是家庭的伦理基础,五四以后追求男女平权,贯彻到家庭内部成为夫妻平权——因而家庭内部就取消了纲。现在小学开家长会,父母都可以以家长的身份出现。这就是说,三口之家实际上已经没有家长。家庭中贯彻了“股份制”原则。传播的理论是:旧社会妇女在家庭中没地位是因为没有收入——家庭中谁的收入高,谁就最有发言权。女性不以相夫教子为天职,从而家庭教育孩子的功能大大削弱;工作还成为妇女争夺家中权力的理由。家庭中传统的夫为妻纲破坏以后,并没有建立起新的纲,如果有,那就是“股份制”,以股份确定权力。但实践下来,并不是谁钱多,谁就讲话管用;而是谁闹得凶,谁就掌权。家庭没有了伦理原则,这是一个结构性的破坏。

        其次,独生子女政策。一个家庭生了女儿以后,这个家庭的姓也就无法延续了。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现在的中国,大约近一半的家庭没有男性后代,还怎么讲孝文化?而且,对独生子女家庭,传统伦理中的“孝悌”,已无“悌”可言。

        我本人对孝文化还是比较肯定的。但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能否恢复,还要走着瞧,而且要走的路还很长。要看到,旧传统中,有一些是不变的,有一些是可变的,现在到底提倡什么样的道德准则?需要从实际出发,还要和现行意识形态协调。

        旧传统中有些至今完全适用。因为国学热,很多地方请我去讲课,因此重读一些相关著作。其中《论语》读得最多。《论语》中讲的道理许多到现在还适用,如“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就是说党风向哪里刮,民风就会向那里刮。还有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讲的是:要君子明白,要讲道理;要小人明白,要从利益入手劝诱。但是现在对君子也以利喻之,基本上都归结为利益,什么情况都是讲GDP,这就导致今日拜金主义盛行。可见今天读《论语》、讲《论语》仍然有现实意义。只是要分清,国学典籍里有一些东西至今基本没变,有一些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有小变、有大变。对国学热应该有个清醒的态度。

        (本报记者陈菁霞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