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9月28日 星期三

    情是首脑,未央,无穷尽也。天地万物人世,总一个“情”字。情是起始,是过程,又是终点。

    情未央

    赵荔红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9月28日   11 版)
    《情未央》,赵荔红著,新世纪出版社2011年8月1日第一版,28.00元

        天地若无情,万物何由而生;万物若无情,世界万象如何生生不息;人若无情,如何立行天地间,如何辨析世界、感知万物,又如何变化之、繁衍之、富裕之。

        古希腊传说,最初的神是这几个:混沌,地母,爱神厄洛斯。地生出了天,天神带来夜幕,他渴望爱情,拥抱大地该亚,他们交合诞生了众神,后来是儿子克洛诺斯割去父亲性器,天地这才分开,溅出的血滴在整个大地上,诞生了繁茂的自然神女们;性器被扔进大海,被浪花簇拥从中诞生了爱神阿佛洛狄忒,这个爱神总是与最早的爱神厄洛斯,以及美貌的愿望女神为伴。所以,情欲是众神诞生、天地开辟的由来,而人与神之因缘种种,也都是爱神与愿望女神施加的魔法。

        《圣经·创世纪》讲,起初,神创造天地万物,依自己样子造人,吹一口气,让人有了灵,取下男人肋骨,造了女人。这时候,人生活在伊甸园,虽有灵,却是无喜无忧、无知无识。神是超验存在,是非善非恶,是无喜无忧,神在人及万物世界之上,是永生永在,是没有“情”的。而人吃了智慧果后,看见自己赤身露体,就有了“羞耻”这种情感,人的眼睛亮了,对世界万物有了感觉,这才真正成为人,被驱逐出伊甸园,也才有了在人世的受苦、快乐、爱欲与子孙的繁衍,有了人类文明。

        中国古代传说,人类是女娲与伏羲交合诞生的,他们是兄妹两个。我见过不少壁画,男神女神头颅上身分开,下身却如蛇一般纠缠在一起(情欲)。如今河南的龙马负图寺还同时供奉二神,正面是伏羲,背面是女娲。

        情是一种光。人在洞穴中,在阴翳森林里,在氲氛草泽,在飞鸟走兽游鱼之间,或人在人之中时,外物所感,心有所动,动而生情。情,乃是人的本性对世界自然百汇万物以及人间万象的感动,情,是一种最本真、最直接、最自然、最丰富、变化最多的感觉。情如同光,光行于万物,情纷纷扬扬,世界自然百汇万物因情之交感而复活。不被情感知的世界是灰扑扑的、冷漠的、无生气的,是死的。人以“情”来追忆自身之由来,万物之由来,以及世界百态之由来,这就是神话传说,是人类阐释世界的开始。人以“情”追忆,并演绎之、阐释之,记录下来,这就是历史。

        人看朝阳、落日,云彩之反复变化,夏夜星空璀璨,秋风萧瑟草木凋零,而桂花开落,柳树吐芽,鸟雀归巢,风起于青萍之末,都足以动情。于是诗人吟咏、歌者弹唱。至于人人之情,儒家分为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情并推而广之,这些人情在今天可归结为上下之情,亲疏之情,推而广之兼爱之情,爱情。其中,最绵远的是亲情,最激烈的是爱情。

        人人之情与人对百汇万物之情常常相互交缠,并无间隔。

        一个陷入爱情的女子,心如此易感敏锐,她会因一朵花的绽放而无限幸福,因一段优美旋律而热泪盈眶,看远山青黛便念着爱人的居址,见鸟儿追逐而思想曾经缠绵。而一个被贬官、中年落魄的旅人,悲风伤水,飞花、落叶、流星、积雪、累石,无不助长他的凄凉惨恻、幽怨郁结;宋玉是“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才喟叹,“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人人之情与人物之情有时候会相互转化。

        山林大神潘爱上女仙绪任克斯,女仙却不情愿,变作芦苇,悲伤的潘将芦苇一节节结起,制成牧笛,吹出婉转哀怨曲子传递缠绵悱恻之情;阿波罗追求达佛涅,惊恐的神女化作月桂树,于是,能将情传诵得最好的诗人就能戴上桂冠。中国传说中,精卫填海,望帝啼血,梁祝化蝶,以及韩凭夫妇死后化作枝桠交缠的“相思树”,或因不足、冤屈,或因情爱难了,将人的情愫转化寄托于鸟虫树木之上。

        情之所感,甚至能够转移魂魄,超越生死,出入幽冥。

        《吴越春秋》中讲吴王夫差有女名紫玉,喜欢韩重,不许,气结而死。韩重游学回来哭祭,紫玉便从墓中出来与他相会,并邀他到墓中相聚三日,情为所系,生死无间!到了《牡丹亭》中,杜丽娘会为梦中情人死去,也能鬼魂与柳梦梅相会,还能因情复活。至于《离魂记》中,情为所感,活着的倩娘也可以魂魄离开肉身,追随王宙,与其婚姻生子。

        人心敏锐易感而动为情。欢喜、快意、恻隐、慈悲、平宁是情;抑郁、嫉妒、幽怨、悲戚是情,甚至残暴冷酷无情,也是情的某种表达方式。人不是神,神是“非情”。人易于率性而为、任情而行,人情如水波,随风而动,故人情之表达常常缺乏适宜的方式,或过分,或不及,偏于一端,情之抒发不得中正,变成各种欲望。

        汉高祖晚年宠幸戚夫人,歌舞欢娱,“竞为妖服,以趣良时”,“以无色缕相羁,谓之‘相连爱’。”戚夫人又与高祖说赵王如意,高祖颇有废长立幼之想。高祖死后,吕后就将戚夫人手足斩断,剜眼熏耳,饮以哑药,将她装入瓮中,投至厕所,呼为“人彘”。我每次读到这里,就汗毛直竖,咬牙切齿。戚夫人赵如意当时完全孤立,毫不构成对吕后的威胁,即便有威胁,杀了也就罢了,吕后如此残酷折磨她,实在是内心充满对戚夫人的夺爱之恨,嫉妒极了,是因情生恨而走的可怕极端。

        过分可能滥情,不及导致无情,孔子说:过犹不及。都不得人情之中正。那么,何以得人情之中正(中庸)?儒家讲当以礼乐纠正之。洪涛《本原与事变》中以为,礼乐于人情有两方面的功用:因人情而节之,必使人情归于纯正;因人情而养之,必使人情归于敦厚。

        在儒家传统,礼乐包括《诗》《书》等经典,所谓“六经皆以情教也”(《情史序》)。在现代,因时因地因环境调节变化,我以为礼乐包括醇厚的人情民风习俗,诗歌、音乐、影象及所有美好的艺术样式,以及一切伟大的充满生命力的经典。这些,原就是从活泼泼的人情出发,学习之,能纠正人情中的极端偏颇。而当我们接受一些知识、教条,大量信息垃圾,开口对,闭口非,众声喧嚣,以为谁的舌头大、声音高,谁就有左右的影响力,当我们的眼睛、心灵为这些尘埃蒙蔽的时候,那么醇厚的风俗、至美至善的艺术、从最本真的情感出发而永远鲜活的经典,会帮助我们“去弊”,重新让心灵恢复对万事万物的敏锐易感,让各自锁闭的心相互敞开、交通,让人重新滋生对亲人之亲、对友朋陌生人之爱,让爱情重新变得热烈浓厚坚贞恒永,让我们相信世界有端正之爱、有纯然之美。这就是礼乐对人情的节制与厚养的两种功用。假若人情归于纯正敦厚,那么,诗人得诗,歌者可歌,父子相亲,夫妇和谐,友朋互爱,日用生活,周遭世界,其乐融融;而为政者若能为万物所感,与天下同心,也能以人情治理,行仁政于天下。

        这本小集,命名为《》,是一,是二,是三,是无穷尽。书中收入文章,大多围绕个“情”字,书分三辑:一随感,二读书,三影像。亲人,爱者,物事,自然山水,读书,观影,对已了之情的追忆,对未了之情的叹惋,对未知之情的向往。一片花瓣,一点水波,一个转身,一瞬笑嫣,一段凄迷故事,一颗要妙纯正婉转曲折的女儿心,都足以动情。所见者小,情为之系也,绵延缠绵,情未央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