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9月28日 星期三

    丰富的鲁迅世界与多元的鲁迅研究

    ——“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述评

    张福贵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9月28日   05 版)

        鲁迅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显学,一直是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时逢鲁迅诞辰130周年之际,由南开大学文学院和北京鲁迅博物馆主办的“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天津举行。来自鲁迅博物馆和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以及黑龙江省社科院、辽宁省社科院、山东省社科院、绍兴鲁迅纪念馆等单位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与会者一致评价这是一个十分认真和诚恳的学术会议,场面活跃、气氛宽松,大家从鲁迅本体、鲁迅周边关系和鲁迅学术史等不同层面对于鲁迅世界进行了自己的理解和热烈的讨论。

        一 、鲁迅本体研究主要包括思想研究和文本研究,其中鲁迅思想研究仍然是本次会议讨论的传统性话题。耿传明(南开大学)、王学谦(吉林大学)等从鲁迅思想的文化构成的角度,探析了鲁迅精神世界中的文化源流,指出其与儒家道家思想、西方哲学和文学的深层影响,进而显示出鲁迅不与庸众对话的狂狷品格和五四新文学断裂性的精神气质。鲁迅思想本体研究具有理论的系统性和逻辑的严密性。黄健(浙江大学)强调鲁迅人学的历史价值,认为鲁迅所确立的立人的起点恰恰是中国人转化的开始,鲁迅为中国的“立人”提供了重要的尺度。这是一个非常准确的判断。在当下,“现代性”本来是一个烂熟的关键词,但是并不等于丧失了原有的意义。黄健在这个词下对于鲁迅思想价值取向做出了符合历史真实的理解,从而在根本上把握住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主题——现代与反现代的过程。

        鲁迅文本研究包括思想内容的研究和语言形式的研究。与思想意义研究的宏大叙事相比,文本研究是作家研究的基础,是学术思想的建材。黄子平(北京大学)、刘运峰(南开大学)等从鲁迅小说的语言和人物分析入手,强化文学家鲁迅的审美价值;鲍国华从鲁迅的古代文学论著研究出发,以补充“学者鲁迅”研究的不足。阎浩岗(河北大学)则通过文本互文性研究尝试探讨了鲁迅作品与前文本的关系。

        二 、鲁迅周边关系研究是理解鲁迅在历史环境下价值本质的重要途径,包括历史关系和历史资料问题、思想关系与社会关系等问题。李城希(厦门大学)分析了鲁迅之所以成为鲁迅是得益于民国时代和家庭影响。更多人则从鲁迅与辛亥革命的历史关系,来考察其思想行为的复杂性与超前性。刘家鸣(南开大学)敏锐地指出,面对辛亥革命,鲁迅表面上是对新的政治体制的拥戴,其实更是对于国民精神转换的期待。

        历史资料真伪的辨析有时候比新的史料的发现更有价值。张先飞(河南大学)通过细致的考察,发现有关鲁迅研究的传统史料的虚构性。这种考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当我们的结论是依据于虚假的材料而形成的时候,就不仅成为历史的笑料,而且具有学科的危险性。

        围绕着鲁迅与“国学”的关系,王得后(北京鲁迅博物馆)在论文中极其深刻的剖析了“国学”的文化保守的负面功能。

        三、关于鲁迅研究之研究,这是属于鲁迅的学术史研究。对于鲁迅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一直是鲁迅研究的重点,这与时代的变迁和价值观的转化有直接的关系。王彬彬(南京大学)认为,当下鲁迅研究存在着多种偏向:思想研究透彻,文学研究不足;思想阐释过于复杂化和过于简单化。宋剑华(暨南大学)指出,过度复杂化不是指鲁迅思想本身,而是指鲁迅研究的言说方式的复杂化,所以主张回到文本中,不要附加于更多外在的东西。刘家鸣形象地说,要洗净油彩,回归鲁迅和回归历史现场,而本体就是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

        此次会议还着重探讨了几个核心问题。第一 ,鲁迅与辛亥革命的历史关系的问题。第二,鲁迅思想与当下社会关系的问题,亦即鲁迅思想的当代价值问题。第三,文本细读和经典重读问题。第四,关于中学语文中的鲁迅理解与处境问题。

        会上大家提出的诸多论题留给我们的思考可能刚刚开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