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圣彼得堡作家和莫斯科大剧院首席美术师爱德华·斯捷潘诺维奇·科切尔金(Эдуард Степанович Кочергин)上周以其自传体小说《天使的玩偶》(Ангелова кукла)和《与十字架一同受洗》(Крещенные крестами),获得了叶利钦基金会颁发的谢尔盖·多夫拉托夫奖,并获奖金10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16万元)。
科切尔金乃俄罗斯艺术学院院士,他在两部小说中描述了自己在西伯利亚和战后列宁格勒度过的童年。由于父母被诬指为外国特务而遭到逮捕,少年科切尔金被送往西伯利亚的孤儿保育院,后出逃,历六年濒死跋涉,方返回遍布着伤残者、匪盗、醉鬼和癫子的列宁格勒。
《与十字架一同受洗》已经获得了2010年度的俄罗斯全国畅销书奖。书名乃列宁格勒的窃贼黑话,意思就是坐大牢。“十字架”乃臭名昭著的列宁格勒“克列斯泰”(与“十字架”同音)监狱,以其十字架外观而得名。监狱建成于1892年,十月革命后主要用于关押政治犯,斯大林时代则常将政治犯与盗匪同室收监,科切尔金的父母亦不免在此“受洗”。
谢尔盖·多纳托维奇·多夫拉托夫(1941-1990)是苏联已故名记者和作家,年轻时曾加入内务部队,在劳改营做看守,转业后供职于塔林的《苏维埃爱沙尼亚报》,但其文学作品大多不获发表,只能以萨米兹达特(地下出版物)的形式秘密流传,或走私出境,刊于海外俄文杂志。他为此于1976年被开除出苏联新闻工作者协会,首批作品亦被克格勃销毁,1978年出国,经维也纳移民美国,作品逐渐得以在《纽约客》等名刊发表,事业和名望蒸蒸日上。
“亲爱的谢尔盖·多夫拉托夫!我也爱你,可你伤透了我的心。”美国大作家库特·冯尼古特曾写信给他说,“我生在这个国家,战争期间为国赴汤蹈火,可我到现在也没能在《纽约客》发表一篇小说。现在你来了,然后——砰!——你的小说马上就发表了。”
去国12年间,多夫拉托夫在美国和欧洲出版了12本书,1990年因心脏衰竭在纽约去世。
苏联成长的美国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布罗茨基曾赞扬多夫拉托夫:“他是唯一一个将永远有人阅读的俄国作家。”
1982年,多夫拉托夫写道:“我们丑陋的祖国已经变成世界的纸老虎(原文是‘稻草人’),我想活着看到它复兴的那一天;而那也将成为我们长期受难的文学的重生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