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9月14日 星期三

    皮纳:图书史研究的先驱

    康 慨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9月14日   20 版)

        我们经常见到某些书单,冠以“改变了世界历史”之名,所开列者,从《圣经》到《资本论》,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到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不一而足。然而,这种“改变”的作用,更多是以一种出版现象,或阅读时尚的面目出现。一系列的书——而非仅仅是一两本轰动一时的名作——伸张思想,引领世风,形成推动历史的合力。如法国大革命前百科全书派的出版实践,又如苏联解体前萨米兹达特(地下出版物)的流传。书固然不能解释一切,但回望近现代的历史,你必会发现,很难在不考察当时图书面貌的情况下,对重大变革的来龙去脉做出完整与合理的判断。作为历史的一部分,图书不仅是佐证,有时其自身甚至就是直接的原因。它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历史的动因。在某一特定的时代,有过哪些作品,其作者是谁,读者是谁,它们在怎样的环境下出版,又被以怎样的方式阅读,对这些问题的考察,今日方兴未艾,皆属图书史学者们孜孜以求的范畴。我们可以看到,相关研究正在日益受到重视,著述渐多。这真是一个既有趣又别致,既意义重大又不断带来新发现的过程。

        毫无疑问,图书史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地。它既是文化史,也是技术史、观念史、传播史、政治史、社会史、经济史,乃至宗教史,上下四千年,东西五大洲,其广博程度,常令有志之士望而却步,实因以一人之力,纵然毕生,料难尽晓。于是在1991年,全球书史学者们创立了“著作、阅读和出版历史协会”,框定图书史研究之学术规范,方便世界各地书史学者互通有无。该协会不仅共享档案和史料,发布学术动态,举办交流活动,更发起学术合作,就不同专题展开研究,成果斐然。

        六十多年前,有位博学的尼德兰人,可被归入这一领域的前驱之列。皮纳著《古典时期的图书世界》1948年以英文出版于荷兰莱顿,虽短小,却对图书业早期——主要为古代希腊和罗马时代——的发展情况,包括图书的产生、制作、出版、贩售、阅读、流通、收藏等诸方面,做出了相当准确的概述。

        关于HL·皮纳博士,我所知不多,只知他生前是世界著名的版权专家,曾主编洋洋五大卷的《世界版权百科全书》。此书问世后,几乎立刻便被誉为知识产权领域内“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穷尽了本领域当时已知的一切信息。随后,他投入另一项巨大的工程,主编世界不公平竞争法律方面的百科全书,期间不幸于1964年4月14日猝然去世。这套近三千页的大著,日后以《皮纳氏世界不公平竞争法》(Pinner's World Unfair Competition Law)之名重出,由此可见他受尊敬的程度。

        相较前述两套百科全书,这本《古典时期的图书世界》仅有六十余页。零星资料显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占领低地国,皮纳的学术事业一度中断。我揣度他在此时不甘寂寞,或以满腹经纶,做些小研究,始成本书。这也可以印证,凡书史学者,必为百科通才。故本书篇幅虽小,却可见大学者的从容,简洁质朴,平易亲切,娓娓道来,且几无虚言,精益有容。他甚至别出心裁,为我们整理出了一份古代希腊化世界的畅销书榜。

        观全书,或许只在一处,皮纳有所情动。在讲到罗马帝国的独裁者们钳制言论自由,当众焚书,凌虐作家时,他写道:“对富含思想的作品及其创作者,历朝历代的暴君总是充满仇恨,也总有些禽兽,披一件法制外衣,以图掩盖其暴行。”皮纳指出,没有文献表明,在古典民主时期,曾发生过国家侵犯文学自由之事,这种种的恶行,皆系暴君独揽专制大权的帝制时代所生。

        毁掉一个社会有时易如反掌,只需十年时间,让人民无书可读就够了。如果十年可称为浩劫,我真不敢想像那个再也没有书的未来:当图书业和出版业相继死去,满城再无书店,占据街角的只有饭馆、足疗、药房、网吧和成人保健店,当文化死,精神灭,作家尽去,那么公民社会也将不复存在。

        看一看我们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西方之影响既深且广,而后者大多得益于古典时代。西方的哲学、艺术、诗歌、小说、戏剧、天文、数学,总要从古代希腊罗马讲起。民主更非美国人的发明,而是远在古希腊便已有丰富实践。这些经验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我们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我们,书所起到的作用至为关键。如果没有书,没有制书、贩书的行业,这一切必不可想像。

        《古典时期的图书世界》,[荷兰]HL·皮纳著,康慨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29.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