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9月14日 星期三

    本期导读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9月14日   01 版)

        9月读书报图书推荐榜

        (详见9版)

        鸦片战争:历史的悲喜剧

        英国汉学家、鲁迅翻译家蓝诗玲的新著《鸦片战争:毒品、梦想与中国的涅槃》本月在英国出版。《鸦片战争》封面通体大红,暗衬一朵盛开的艳丽毒花,乍看如言情小说,但实为严肃史著。蓝诗玲任教于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专授现代中国史,此前已有多部关于中国历史与现况问题的专著出版。蓝女士精通英汉双语,可自如研究双方档案及两国史家的过往著作,这使她独具旁人少有的天然优势,能够同时从中英各自的视角出发,重审此战。《鸦片战争》的写作始自2007年,止于2010年。她先在中国钻研——甚至在北京旁听了一场高中历史课,记下同学们对中国落后挨打的激昂评论——而后回国,在多家英国图书馆内进行更多研究,遂有此书问世。(详见4版)

        黎元洪“知遇”蔡元培

        蔡元培是武昌首义后才听说黎元洪的名字。他们两人的名字联在一起,是在武昌首义阳夏之战结束、南北停战议和开始之时。此间,南方民军的首脑机关,出现了中央军政府设鄂、临时议会设沪的“双包案”。据《蔡元培日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披露,1911年11月28日,蔡元培应陈其美之邀,从德国返回上海。12月2日南京光复后,同盟会与各省在沪代表蕴酿推举大元帅,负责筹组临时政府。返国几日,党人告诉蔡元培,黎乃被迫起义,又正在与北洋军妥协,认为黎当大元帅不妥。于是,蔡在开会前一天找到立宪派大老、浙江军政府都督汤寿潜,建议推举黄兴为大元帅,在场的章太炎也表赞同。次日,蔡元培提名黄兴后,各省代表一致通过,于是大元帅一职顺利定下。正在这时,章太炎一骨碌站起来,垂泣而立称,黎元洪是首难的人物,不可辜负他,应举黎为副元帅。即获通过。(详见5版)

        可爱又可敬的何兆武先生

        今年的公历9月14日(农历8月13日),是何兆武先生90岁生日。10年前的这一天,一些人前去庆祝他的80大寿,不料却吃了闭门羹——老人家早已锁上房门,“逃之夭夭”了。这段故事成为佳话,被广为流传。我后来问何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这在一般人看来算是违背常理的。他笑着说,我又没有做出什么突出的贡献,不值得大伙为我庆贺。不少人说何先生为人“低调”,我却以为此事反映出他自由、洒脱的习性,与“低调”不是一回事。因为据他说,即使自家也不过生日,认为没什么意义;就像“端午节”不一定吃粽子,元宵节也不一定吃元宵。在我看来,他真正是超凡脱俗了。(详见7版)

        “问题青年”崇祯与晚明悲剧

        甲申1644年正月的一个傍晚,北京城上空雨雪飘洒,一个神情恍惚的中年男人在仅有的一个随从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爬上紫禁城北面的万岁山。他眼神呆滞,绝望无力,看着烽烟四起的紫禁城,解下了发辫,光着脚掌,把随身携带的绳索拴在一人高的海棠树上……这个男人,就是崇祯朱由检。两个月后,清军入关。一个将近300年的朱明王朝就此仓皇谢幕。大明朝,作为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究竟断送在谁的手里?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国人三百多年。最近,著名美学家、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邱紫华从悲剧美学的角度,重提了这个话题。作者认为,明实自灭也。明亡的实质,不在于清的强大,而在于明的腐朽,在于晚明决策者与执行者的性格悲剧!那我们就借着崇祯这个人来说道说道吧。(详见10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