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新生领取的入学大礼包里,除了入学须知、校园地图、生活手册、学习手册等资料外,还有一本《校园节能减排低碳生活读本》。翻开《读本》,只见里面写着:“一只水龙头没关紧,一个月漏水约2吨”、“在学习和工作中应多用电子邮件、MSN等通信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不让无人教室灯火通明”…… 于此看来,上海交大正在从最朴素的、最细致入微的“节约和低碳”种种提示出发,从细节入手,让新生们真切地感到:“低碳”不再是一个只在书面上、口号中活蹦乱跳的词语,而是充溢在同学们日常的生活细节之中。只需稍加留意,时时、处处,皆可低碳。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大学生理应是先进文化、先进理念的快速吸收者和有效推动者。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当代大学生必须责无旁贷地将推动“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即两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担负起来。为此,近年来,北大、清华、上海交大、复旦、同济等国内知名高校纷纷率先垂范,在建设绿色低碳大学也来了个“创先争优”,并以此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指标之一。
上海交大和复旦、同济、华师大、财大、华东理工大学、上外、东华等沪上高校,都是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研究型或研究教学型大学。在借鉴环境研究和生态保护的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均不同程度上形成了自身对于绿色低碳校园建设的独到理解和各具特色、各有成效的做法。而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的节能减排知识,作为入学的“第一课”传授给新生们,这个做法可谓非常及时,无疑将给刚刚迈进大学校园的所有立志成为社会中坚、重塑社会价值观的新生以长远的影响和切实管用的低碳提示。
其实,上海的50多所高校乃至全国一千多所高校,建设绿色校园、低碳大学的空间真的是非常巨大和无限宽广的。创建绿色低碳校园行动实施以来已经实现和将会逐年实现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既可永续不断,又是难以估量的。据有关专家粗略估算,全国千余所高校若都能建成“低碳大学”,一年至少可节省约210亿元。此外,还可省出约26个武汉东湖的水体量,增加约七个半香港大的绿化面积。
那么,信奉并身体力行低碳理念的当代大学生,他们的低碳行动对社会传统理念的影响及冲击的效应,又该有多大呢?答案是“无可估量”。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世界哥本哈根会议“低碳生活”的呼吁,上海世博会“绿色低碳”的倡导,无不证明:遏制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为了你、为了我、为了他,也为了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大家庭,更为了明天的美好生活,上海乃至全国各高校的大学生理应率先身体力行“倡导低碳生活、共建绿色校园”。
笔者建议,不妨学习和效仿上海交大等高校的做法,创建绿色低碳校园,就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抓起,就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首先要树立低碳意识。其次要养成低碳习惯。再次要颇具成效和不间断地开展“校园低碳生活”主题系列活动。此外还有一个“低碳建议”。目前,全国各高校的本科生、硕博士研究生数量已达千万之多。每年毕业的本科生、硕博士研究生都要撰写和打印学位论文。这些学位论文,页数少的至少20多页、页数多得则达百余页。倘若来个“论文低碳化”,学位论文全部改为电子版提交,那么,仅此一举,将可节约多少纸张,可以少砍多少棵大树啊!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任重道远。期待所有的大学生携起手来,自觉低碳生活,共建绿色低碳的大学校园,共建绿色低碳的和谐社会。
上海外国语大学 缪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