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8月03日 星期三

    读译并进 领悟佳篇

    何刚强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8月03日   19 版)
    《英语读译教程》, 仲伟合著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4月第一版,定价:24.90 元

        我国高校本科翻译专业的建立基本都依托于原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因此目前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必然带有英语语言文学课程设置的烙印或痕迹。这在基础课程中的反映特别明显,例如传统的英语精读与泛读课程在翻译专业的课表中一般都予以保留。理由很简单:翻译专业的学生如同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一样,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必须借助于阅读的精泛结合,才能获得扎扎实实的结果。

        但是,翻译专业毕竟有别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即便是在基础课程的实施阶段,也应体现其自身的专业特点。在翻译专业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这个意识也应当得到不断强化。复旦大学作为最早设立全国翻译专业的高校之一,从一开始就思考基础课教学如何有效体现翻译专业特点的问题,几年来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在这方面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进展。简而言之:如果说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在高年级阶段一定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分道扬镳,那么其低年级阶段的基础课程内涵(语言训练的基础课程)也必然与英语语言文学的基础课程内涵有所不同。《英语读译教程》(Read and Render: A Coursebook for Translation Majors)体现的就是传统的英语泛读在翻译专业课程中一种可能的“变脸”。

        众所周知,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泛读课程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通过扩大阅读量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巩固已学到的语言知识;二是通过接触不同内容的阅读材料开扩学生的知识面。阅读(包括泛读)对于翻译专业的学生而言当然同样也要达到这两个目的,但是这还不够,应当再增加一个目的,即翻译意识的培养。虽然翻译专业学生的翻译专业课程一般要到高年级阶段才正式开设,但是这些学生的翻译意识应当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英语读译教程》这本教材正是朝着这个目的努力的一个尝试。翻译专业的学生阅读本书可以从三个层面得到提升:

        第一,培养低年级学生的翻译理念与给他们开设正规的翻译课并不是一回事。后者是在学生的语言与知识基础比较厚实的前提下,与学生系统地讨论、实践翻译的原则、策略与操作方式,使他们结合理论与实践,获取翻译的系统知识与技能;而前者则是在此之前让学生初步感悟翻译的多彩与复杂、艰苦与引人入胜,以及翻译者的责任与境界等。这些感悟实际上是学生在全面系统接受翻译理论与实践训练之前的一种“预热”。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此向本书的读者特别说明:“读译”在我们的课堂语境下指的是,通过阅读(包括汉语文字的阅读)领略翻译。它暂时并不需要系统的翻译理论与技巧讲授做支撑,而是以让学生接触一些翻译佳篇,进而以思考、琢磨或比较一些翻译句段或篇章为主要手段,来取得“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第二, “读”仍然是读译课的主项,没有“读”的输入,就不可能有其他各项输出。“读”仍然以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语言理解能力为第一要务。翻译大厦的构筑必须以语言为基石。基石不稳或被“参杂使假”,大厦纵然外表华丽也要倒塌。虽然翻译专业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还有其他课程(如英语精读、古汉语选读等)来照料,但是读译课在这方面仍然责无旁贷。教师在授课之初就须强调,一字一词一句在理解上若产生偏差,翻译势必受到扭曲,读者也将被误导。故建议教师在让学生领悟翻译之前,一定要指导学生先将阅读材料从文字上进行细致有效地疏通,包括正确理解原意,把握原文的细微含义等。同时不能忘的是,“读”还包括了所选汉语文章(译文)的认真阅读,因为翻译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本身就包括母语的精深阅读与娴熟驾驭。

        第三,在具体实施本课程时,“读”与“译”也并非相互隔断,而是一种读中有译,译中有读的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关系。学生在阅读时因有翻译思维或翻译意识的驱动,就会格外留意词、句及一些习惯表达的翻译,而在琢磨翻译问题的过程中,又会情不自禁地对所读文字(章)的妙处怡然会心。这本教材每个单元在一篇主干课文外,都另配两篇文章(英、汉各一,均附译文)供阅读、欣赏、比较。这些材料都是经过精选定篇,它们一般都符合三个要求:一是语言优美、地道;二是思想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与思考的兴趣;三是其翻译(包括段落、句子或词组表达的翻译等)具有挑战性(甚至抗译性),从而在翻译方面为学生提供不少启发(much food for thought)。

        本书主笔者陶友兰博士一直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特别在翻译教材的理论研究方面多有文著发表。复旦大学建立翻译专业伊始,她就参与相关培养方案与课程配备的设计及后续的完善工作。尤为令人称道的是,她勇于在教学第一线探索符合本科翻译专业规律的原则与方法。《英语读译教程》这本教材就是她在近年实践、创新、积累的基础上,再经提炼与思索后编写出来的,书中的主要篇目及大部分练习都是经过课堂试验获得较好效果后才最终定型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