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童》作者克里什托夫·阿戈陶去世
恶童三部曲的作者、匈牙利法语小说家克里什托夫·阿戈陶(Kristóf Agota)7月26日在瑞士纳沙泰尔家中去世,享年75岁。今年春天,克里什托夫女士刚刚获得了科苏特奖,此乃匈牙利官方所设最受尊崇的文化奖项,1990年后的该奖得主还包括纳达斯·彼得和艾斯特哈兹·彼得等当代最著名的匈牙利作家。克里什托夫获得此奖,当属祖国对昔日弃儿的莫大承认。匈牙利大作家艾斯特哈兹·彼得在评价克里什托夫时曾经写道:“某个人正从远方注视着我们在此地注视的事。”克女士说:“是的,我记得那篇文章,他是第一个评价我的书的。我们见过一次。那句话也许说得不错,可我无意写历史小说,我只想说一说我的童年。”(详见4版)
1979:悲欣交集重归剧坛
我是一个被“抛弃”了整整25年的人。从1955年反胡风运动开始,到1956年的肃反运动,再到1957年的反右运动,1958年以后我经历了长达11年半的劳动教养,这当中经过了大跃进运动和三年大饥饿,以及十年“文革”,最后流落在社会底层劳动。从25岁到49岁,这就是我的全部青春岁月。
这个25年,是我被强制“思想改造”的25年。漫长岁月的囚禁和严厉的管制,使我的内心充满恐惧,长期贫困的物质生活使我的体力衰颓,我被“改造”成了一个唯唯诺诺、谨小慎微的人。我不再是“我”。而“四人帮”的覆灭,又在我已经绝望的心中,重又燃起了希望。(详见5版)
胡乔木与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年6月,我听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中共中央第一支笔——胡乔木在毛泽东邓小平身边的日子》,即打电话给这本书的责编,希望他能送我一本书。我急切地要看这本新书,首先是因为这本书选题重要,我想看看作者究竟写得如何。众所周知,乔木长期在中共中央,在毛泽东、邓小平身边工作,被誉为“中共中央第一支笔”,为党和国家起草了许多重要文献,在我国思想文化战线曾有深远的影响。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的研究者是如何看待、评价乔木在不同时期的理论、思想、宣传贡献的?在实践的推动下乔木自己是如何“与时俱进”,作出新的思考的?这些是我关心这本书的首要缘由。(详见10版)
《共产党宣言》“莫斯科百年版”译本的几个问题
1949年,莫斯科外国文书籍出版局出版了封面上注明为“百周年纪念版”的《宣言》汉译本,这是到当时为止,《宣言》汉译历史上出现的最好的译本,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它是从原版德文翻译的;二是它收齐了作者所写的全部7篇序言;三是其译文更加准确,更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阅读起来更为流畅。关于该译本翻译时所依据的底本,该书“目次”(即“目录”)前的《出版局声明》交代得非常清楚:“本版《共产党宣言》系按1848年德文原版译出。”
但不少报道和文章说该译本是依据1948年的德文版翻译的。这一错误源于解放社1949年11月出版(重排)的该书(25开本),这个本子上有个落款为“1949年11月10日”的解放社编辑部《再版例言》,《再版例言》一开始就说:“本书本版是根据莫斯科外国文书籍出版局1949年所出最新中文版翻印的,而后者则按1948年德文原版译出。”但这里的“1948年”实际上是误排,解放社在1949年12月初版的《宣言》普及本中,及时纠正了这一错误。(详见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