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逛书店,发现图书的价格上涨了许多,原本只要十几块钱的书,现在动辄售价在二十元左右,而以前三十元价位的书,如今没有四十块钱甭想买到。相信近期上市新书价格呈现不同程度的提高,对此敏感的读者都会有所发觉。据说,书价上涨的
背后是基于纸张价格的拉升,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纸价上涨了20%,书价自然也要水涨船高。但是,作为读者,面对图书市场书籍定价已然不低甚至畸高的现状,仍然不免疑惑———难道书价非得随纸价攀升而上浮吗?
诚然,纸张成本的上升必然也导致图书出版总成本的增加,在上半年全社会CPI整体上涨的宏观背景之下,既然餐饮都涨价了,那么作为“精神食粮”的书籍的价格上涨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无可厚非。然而,近年来读者对书价太贵的意见和呼声不绝于耳,书价相对于收入水平而言过高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因为书籍的价格门槛,已经导致不少读者不再购买阅读新书。有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国民的阅读率已经连续多年呈下降趋势,这就充分说明书籍价格昂贵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现在,书价又涨,必然雪上加霜,导致读者群大幅减少,书籍积压严重,形成“恶性循环”。假如继续这么“循环”下去,图书市场或许会向电影市场看齐,变成小众的参与之所,却将数量庞大的社会公众拒之门外,但实际上这并不利于图书市场的发展和繁荣。
如此看来,本轮书价上涨虽情有可原,却并非必然。实际上,既然书价已经比较高,为什么出版发行者就不能让利于读者,自行消化纸张涨价的这一部分成本呢?殊知,图书定价的基本依据除了纸张成本外,还应包括印刷成本、人工成本以及作者的稿酬、版税等因素,这其中大有潜力可挖,并不是只有涨价这“华山一条路”。我们发现,一方面是图书出版发行的各项成本居高不下,出版社、书商叫苦不迭,但另一方面却是跟风出版、盲目出版、重复出版的现象在图书市场上屡见不鲜,徒然耗费了大量宝贵的图书出版资源。据悉,我国每年有20万个品种的图书出版,其中滥竽充数的平庸之作不少,假如出版发行方感念“时艰”,从精选选题上下功夫,努力压缩一些可出可不出的作品,同时加强内部管理,控制经营成本,那么尽量维持书价稳定,绝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另外,降低使用纸张的规格,杜绝日趋泛滥的图书奢华之风,也不失为降低成本、稳定价格的
良方之一。近年来,图书出版讲究纸质高档的奢靡之风日盛,动辄选用铜版纸、进口纸等高级纸张,却不问读者是否有此需要,经济上能否承受,从而人为地抬高书价。值此纸张价格飙升、用纸成本大幅上升之际,出版发行者正好厉行节约,相应在降低用纸规格。除了少数专业书、工具书确实有必要用质量较好的纸张外,绝大部分文艺、财经类畅销书,包括教辅材料书等,完全可以使用一般的纸张。只要书籍价格不涨或者微涨,纸张稍差一点,相信读者并不会太介意,毕竟图书的优劣才是最重要的,与豪华的外表相比较,读者显然还是更关注作品的内在价值和可读性。徜若大家基于以上考虑,将平实、质朴之风重新引入图书出版环节,那么纸张上涨就有可能由坏事变成好事,有望一举杜绝图书市场上愈演愈烈的奢侈浪费的痼疾。
武汉市江岸区 丁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