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7月20日 星期三

    院士候选缘何变成高官俱乐部?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7月20日   08 版)

        5月25日,中国工程院发布了2011年度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其中,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等央企高管和政府高官在列。工程管理学部44名候选人中,近半来自央企和政府部门。(5月26日《京华时报》)

        如果抹去工程院院士增选这几个大字,我想,绝大多数人在看到这个密密麻麻的提名名单的时候,一定不会联想到这是要增选工程院院士,而误以为是政府高官和央企高管等共同出席的高层

        会议或论坛。话说回来,当人们知悉事情真相的时候,除了一声哀叹还是一声哀叹———院士候选啥时成了高官(管)俱乐部?

        很容易将院士候选成高官(管)联欢归因为“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毕竟在所有提名名单中,绝大多数被提名的高官和高管都有科技研发或工程技术背景;同样,不少被提名的专家教授也有从政背景,在从政与治学的鸿沟上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之后,高官和高管被提名为院士候选人当然不足为奇。

        但关键问题可能还不在这里。我们分析一下候选人名单后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位的高官或高管为什么偏偏在当上高官或高管之后而不是此前才被候选,难道是因为他们从政之后比从政之前的学术水平更高、建树更大?按照常理,人一旦被行政事务缠身,就很难保持一份学术的心静,更难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投入到科研技术领域,从政之后比从政之前学术水平更高很难说过去。

        因此,我们只能这样断定,院士候选成高官(管)联欢的问题出在提名环节。也就是说,即使被提名的高官(管)本人不愿意,但由于提名是按界别、行业或地区来进行的,主政一方的高官(管)本人不愿意也要“愿意”。一来是因为在该地区或领域,他们享受崇高的威望和无与伦比的知名度,二来是因为他们掌握着分配资源的权力,身为下属的投票人提名他们多少都有些“情非得已”。

        院士候选成高官俱乐部缘于提名机制漏缺。要克服这种弊病,我们有必要做到三点,一是打破现有的提名渠道划分,不能让行业或地区提名蜕变为央企或政府部门内部提名,最终使得广大一线科研工作者的提名资格被变相剥夺;二是为了确保当选后的院士都能够潜心于科研,更好地造福于社会,完全有必要将高官(管)从提名资格里剔除;三是为了确保院士提名的公正性和代表性,工程院等机构应专门成立类似于提名委员会的机构,这一机构不单要对通过其它渠道提名上来的候选人进行严格审核,而且,还应该深入下去,发掘工作在研发一线的“基层院士”,并独立提名甚至还可以发动网友提名,也只有这样,才能让院士提名凝聚更多的民意。

        武汉市蔡甸区徐光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