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7月20日 星期三

    择善而从 不囿古注

    ——评李乃龙《庄子分解》

    叶 夜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7月20日   15 版)

        诞生于草根阶层的《庄子》却成为后代精英和非精英阶层共同的精神原典,解读《庄子》成了无论治世还是乱世都风行不绝的文化习尚。而习惯于以“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齐物论》)的大海比喻大道的庄子,竟在无意中点出了《庄子》如大海般博大渊深的特质,这一特质不仅构成了吸引后代读者的主要元素,也为学者的解读留下了无限的空间。李乃龙的《庄子分解》作为解读《庄子》的新结果,无论是解读的结果,还是解读的方法,都很值得关注。

        所谓“分解”,是一种解读《庄子》文本的特殊手段,是一条还原庄子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庄子》的著作权不专属于庄子一个人,《内篇》中体现的庄子本人的思想系统而严密,但《外篇》和《杂篇》中的庄子后学思想与原始庄学则同中有异。庄子和他的门徒并非事先拟好全书提纲,然后在一个时间内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完成的。更主要的是作者们以“寓言十九”的方式进行说理。因此,庄子的思想系统可以作整体把握,但对《庄子》文本却只能分而解之,这是合理的。先秦典籍中,即使可以断定为出自一人之手的著作,其撰作方式和手法往往存在与《庄子》相类似的情形。因此,剖析局部成为把握整体的不二法门。笼统地解说不但说不清,还会把原典读走了样。《庄子分解》采用的是传统的解读方法。读《庄子》和读其他经典一样,第一要务是准确地理解原意,这就需要“我注六经”的古文经学态度,可称为“照着读”;但读经典的目的不只是明白原意,而是要从经典里获得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感悟,对经典的意味作评判,这就需要“六经注我”的今文经学的态度,可称为“接着读”。没有前者,后者是瞎说;没有后者,前者是白说。以古而论,偏于古文经学;以今而论,偏于今文经学。《庄子分解》则合而取之,于此有自觉的意识,其注解和译文直接表现“照着读”,其解说则体现了“照着读”和“接着读”的结合。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观念,认为“大道不称”,难以用言辞表达,故除了用寓言论道,也每用习常的字词表达幽深的意思,时过境迁,因而颇多歧义。《庄子分解》在每段文字下先予注释,每能择善而从,不囿古注,时有发现。《庄子分解》对原意的揭示力求准确,作者的努力体现于注译。作者对作为哲学经典的《庄子》,从自然哲学、人生哲学、社会思想和认识论等四大哲学要件进行解释,力图弄清《庄子》“说什么”,同时注意到作为文学经典的《庄子》“怎么说”,展示出《庄子》那份独特的、美丽的深刻。解说经典最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庄子分解》特别于此措意。方法是顾及两种语境:一是段意,二是篇意,特别是内篇的篇名,直接规范了该篇的内容。外篇和杂篇的篇名虽然只是由首句二三字构成,不直接体现篇意,但大都有一个中心,其具体段落往往与之有或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并在揭示段意时注意到与篇意的联系。

        比较分析的方法最能显示《庄子》文本的特点,因而也成为《庄子分解》运用最多的方法,具体地说,分为三个层面:(一)《庄子》本身的比较,全书分析以内篇为基点,用原始庄子与庄子后学相比照,展示其演变轨迹。(二)共时性的比较,例如《大宗师》的“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庄子分解》以此与孟子相比较:孟子认为那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之前的考验,是变绝望为希望的必经之途;庄子则把劳苦当作天意,主张细细品味欣赏这份折磨。相比之下,孟子可以促人坚忍;庄子使人心态平和。(三)历时性的比较,具体说来,作者或与《老子》相比较,或与历史事实相比较,将史实与庄子重新塑造的形象相比对。

        庄子是诸子中扬己抑人倾向最为强烈的一家,同时也是绝对化意识最强烈的一家,《庄子分解》以理性态度平心持论,指出其思想系统的合理性、矛盾性与其成因,这是解读经典时应有的态度。

        (《庄子分解》,李乃龙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