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7月20日 星期三

    特色书店退市,文化地标凋零——

    是谁猎杀了“风入松”?

    摄影/本报实习记者 朱倩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7月20日   06 版)
    ◀人去楼空的风入松

        “后来离开北京走过很多地方,风入松、万圣、三联都是作为北京的文化地标印在我的脑海里,是我怀念北京的重要理由。”

        六月初,北京风入松书店的一纸停业通知中断了它“诗意地栖居”的梦想,再次触动了人们的神经。记者到达北大资源西楼时,这个曾名噪一时的地下室已经难觅书卷的气息,唯独剩下一个“风入松好书荐读”的空橱窗还在约摸提示着什么,然而通往地下室的楼梯口却被三两人造盆景阻塞住——障碍重重的道路上,民营书店该往何处走?

        压倒“风入松”的最后一根稻草

        “造成风入松停业的原因可能会很多,比如人力成本上升、房租上涨等等,但根本的因素可能还是这些年来以网络书店为发端的图书售价的持续恶化,尤其是至今年愈演愈烈的网络书店之间超出竞争范畴的恶意倾销,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广东学而优书店总经理陈定方如是分析。

        虽然房租是风入松书店停业搬迁的直接原因,但电子商务的冲击是无法回避的关键因素。今年年初京东商城涉足网上售书业务,与当当、卓越两家市场先入者打了一场“昏天黑地”的价格战。风入松书店创办者王炜曾经的助手周博谈到今年的价格战,有些无奈,“今年导致书店死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电子商务的血拼,整个产业的价格体系已经完全崩溃”。 季风书园董事长严搏非将民营书店的生存环境称为“一个完全丛林的环境”:“京东这样的大资本的进攻完全不顾规则,它对这个行业无所谓,行业的摧毁和它也没有关系,它要的是客户,一个小小的书店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当然很困难。”

        混乱的市场环境考验相关部门的作为:一方面,缺少价格立法约束,网上书店发动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另一方面,对民营书店缺少必要的支持,同为实体书店,“国字号”们通常拥有土地的产权,没有房租的压力,同时享有税收上的优惠,再加上发行教材教辅的利润,虽然也受到电商冲击,但总要强过民营书店,尤其是一些有特色的人文书店。

        不过,虽然不甚乐观的外部环境是所有民营书店多年来面临的考验,严搏非认为,对于风入松这样一个具体的书店而言,还要考量其自身的经营。“王炜去世后,风入松的经营管理已经很艰难了,结账缓慢,在书的特色以及经营管理上没有特别新的举措。”民营出版人贺雄飞说。

        为什么要保卫书店

        “以书业的实际情况来说,死去的可能大部分是最好的。”陈定方认为“在一个完全没有真正市场规则的地方,资本将其吃人的本性毫无阻拦地释放出来了”。而根据周博工作中的调研判断,如果政策不做大的调整,以目前的格局,“可能就是这一两年的时间,民营书店会死得更多。由于电子商务的发达,一线、二线城市的书店会死得非常快”。

        在风入松书店停业一个多月后,网友“梦想在歌唱”写道:“沿着楼梯下去,然后是走廊,走廊尽头是书店,有曲径通幽的意思。走廊里贴着很多名言,印象最深的是‘诗意地栖居’,当时的反应就是,人和书,就要这样诗意地栖居一辈子,看不到车水马龙,心中却装着整个世界。”每一次当一家有个性、有特色的民营书店陷入困境,类似的情绪以及各种“保卫战”就会在读者中蔓延开来。七月初,哀悼和拯救风入松的声音不断在发酵。天使投资人徐小平在微博上表示了伸手援助这家品牌书店的意愿:“……挽救风入松行动,不是行政手段,也不必是情感因素,出于对这家品牌的信心,可以从商业角度出发,通过注资、收购等手段,把它经营下去。”

        “有人希望保卫书店,实际上,他保卫的是一种价值。我们认为,文化的多元存在是一种好的状态,就要设法使这种价值保存下去。”在严搏非飞看来,保卫书店,是人们对文化多样性、丰富性的价值观的认同,回归到根本,是人们在努力追求美好的生活。“我认为逛书店是很多人所喜爱的一种生活方式,书店的消亡,意味着我们将毁掉我们所喜爱的生活方式。”

        贺雄飞提出,“老的、大的或者有品牌的书店保留下来,会成为一种文化景观,成为当地的文化名片。”事实上,在缅怀风入松书店的人中,有很多人只是多年前拜访过,而完全没有到访经历的也不在少数,但“风入松”在他们脑海中确实是一个清晰的存在。一位受访者就表示,“其实我有很多年没去过风入松了。后来离开北京走过很多地方,风入松、万圣、三联都是作为北京的文化地标印在我的脑海里,是我怀念北京的重要理由”。

        图书策划人王鹏在受访时表示,民营书店是“小众图书的汇聚地,读者或朋友坐在里边喝杯咖啡、聊聊书,是新华书店和网站所没有的文化氛围”,而且“阅读和购买习惯让我们还是喜欢到实体书店挑挑拣拣、闻到书香的味道”。

        如果将网上书店比作流水作业的大工厂,那些有特色的独立书店就是精雕细琢的手工作坊;在大工厂里,读者完成的是千篇一律的快速消费,在手工作坊里,读者消费的方式、品种会因不同书店的气质而有所差异。正如一位资深零售流通业从业人员所说,“网上书店与实体书店相比,价格低、省时方便,但客户体验是软肋”。

        书店如何活下去?

        书店究竟能不能靠书活下去?在思考如何拯救书店时,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贺雄飞认为,在低阅读率的浮躁时代,同时又面对着网络的冲击,纯粹的功能性书店是很难维持的。单纯从功能角度看,在搜索、价格等多方面,网上书店都有显著优势。“书店必须变成多元化的、有特色的生活方式”,通过发展各类创意产品、举办各类活动,成为人们生活休闲的场所,可以“买书、喝咖啡、谈生意”等,“利润来源和经营方向都拓宽了,就不容易倒闭了”。不过,万圣书园总经理刘苏里则表示,书店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于专业化,“我们不讲拓展产业链,主业都没做好,怎么拓展,那就是去搞别的产业而不是搞书业”,“首先应该把书店办好,然后再去想书以外的东西”。

        严搏非也认为书店可以靠书生存,不过是在“一定条件下”,即政府为不足以依靠自我理性进行约束的市场设置一些约束条件。政府“在其所有的行为中,要有一个价值目标,它要判断什么才是一个好的市场,是只有一种生态的、还是多元化存在的市场才是好市场。如果是期望‘大狗小狗一起叫’这样一个市场存在,就需要一些约束方案”,价格立法、确保公平竞争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陈定方表示:“从整体上讲,地面书店全面地遇到了问题,政府应该全面考虑书店的生存状况,而不仅仅是对民营或者只对新华。我建议主管部门当下应该做两件事:或者积极主导图书定价制销售的法律法规的制定,让图书的终端售价有法可依;或者主导图书取消统一标价,让图书的的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或者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对书店实行税费减免,或者先征后返,让书店可以用返回的税费做为发展之用。”

        从风入松书店层面上来看,一位风入松的常客指出该店需要“重新做好市场定位”。风入松书店“专门做学术书籍,目标市场定位学生、学者,很不错”,但也正是这一定位让风入松在互联网时代受到了更大的冲击,“网络购书搜索便捷、常年打折、送货上门”,而“(风入松)两大目标市场群体中学生要便宜,省钱;学者们要便捷,省时间”。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社区与行业协会给予独立书店发展重要支持。以美国为例,美国书商协会成立了“IndieBound”网站,为各分散的独立书店提供推广和销售支持。该网站提供各独立书店的新书数目下载,读者可以通过该网站搜索所需图书,并可以选择距离最近的独立书店购买。该网站鼓励读者到所属社区的独立书店购买图书,强调通过这一做法,读者可以用自己的消费支持当地经济发展。

        “风入松”们的未来

        就在风入松书店停业后不久,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在一次民营书业会议上表示,相关部门正在制定政策,要在城市规划中留出书店的位置,甚至是最好的地段。除了大的书城建设,也要为小的实体书店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以保持一个城市的文化生态。周博表示如果这是一个“普惠的政策”,他非常希望该政策“尽早出台”,“出台如果晚一段时间,那到今年年底,大概会听到更多书店关门的消息”。

        据业内人士透露,日前,风入松书店董事长王洪彬表示一定要把风入松这个大旗扛好,一定不让它倒下去。因为与北京大学租房合同的问题,风入松被迫搬迁,他已经在找地方和合作伙伴。首先要在2~3个月内开家风入松网店,争取在年底前,风入松地面店重新开业。然而,前车之鉴是,搬迁的“第三极”书店实际已经隐没。这会是风入松的未来吗?

        ■本报实习记者 朱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