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7月06日 星期三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为英译韩国文学史诗欢呼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7月06日   04 版)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英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Margaret Drabble)6月22日撰文说,已故韩国女作家朴景利的小说《土地》是一部史诗般的巨作,而阿格尼塔·坦南特(Agnita Tennant)对《土地》的英译是“一座里程碑,其劳苦功高堪称英雄史诗。”

        她还将坦女士比做康斯坦丝·加内特——译界老前辈、最早将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诃夫等俄国文学大师大量译入英语世界的大翻译家,《土地》“将效命于英语读者,为他们打开一片新天地”。

        德拉布尔女士乃《牛津英国文学指南》的主编,且文章刊于德高望重的《泰晤士报文学增刊》,此等盛誉实不多见,更具分量。

        “她的译本乃首次以英文出版,”德女士说,“我得知法文、德文和日文已有授权和未授权的多种节译版本问世,中国学者也组成了一个团队,翻译正在进行中。”

        刘广铭、金英今中译《土地》第一部第一卷已于2008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扉页上印有“《土地》翻译委员会”的名单,皆为中韩两国专家,设顾问、委员长和委员各若干人。

        坦译《土地》英文三卷本目前也只是该书的第一部,已厚达1100余页。全书共分五部,全部英译恐逾7000页(韩国KBS称它“长达4万页”),1969年开始创作,至1994年才告完成,凡25年。KBS介绍说:“小说以1897年河东郡平沙里,人们在节日中的欢笑声作为开始,又以1945年8月15日,人们复国的‘万岁’声作为结尾。其间有多达七百多个人物出现,他们各自经历了不同的命运却又在表现出与历史的关联。可以说这个作品就是一部站在民众的视角去描述从东学革命到韩国解放这段历史时期的人间戏剧。”

        德拉布尔高度评价了《土地》,并称之为“一部东方传统和西方传统在书中丰富交会的非凡且重要的作品”。朴景利从未掌握英语,而是通过日语译本接触了西方文学。她熟悉托尔斯泰、契诃夫、果戈理、巴尔扎克、莫泊桑、狄更斯、哈代和福克纳。朴女士的厌世主义和斯多噶主义让人联想到哈代,但她创作上的现实主义远胜后者。她写擤鼻涕、拉肚子和上茅房,“我可说不好哈代是不是写过茅房。”德女士说。

        与书中描写的苦难历程相似,朴女士自己这辈子也吃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罪。朴景利原名朴今伊,1927年日本统治期间生于庆尚南道,1955年发表处女作《计算》,因《土地》而成为全韩公推的文学巨匠,2008年5月5日去世,享年82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