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学界,小打小闹式的抄袭作为司空见惯的现象,早已让人审丑疲劳。然而,最近发现的一则抄袭还是让我“眼前一亮”。
因为想更多地了解一下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我订了一些包含这方面内容的书。前些天同时收到了其中的两本:《外国幼儿教育史》(单中惠、刘传德著)与《中外学前教育史》(陈文华主编)。
先翻了下《外国幼儿教育史》中介绍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的第八章第三节。非常粗略地翻完后,又打开《中外学前教育史》,看介绍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的第十六章第三节。看了没两页,忽然感觉看到的文字特别熟悉。马上重新打开刚合上的《外国幼儿教育史》第八章第三节。一对照,意外地发现两书这部分的文字竟一模一样。马上查两书的出版日期,《外国幼儿教育史》第一版(1997)比《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一版(2007)早10年。又查《中外学前教育史》后面的参考文献,发现里面有《外国幼儿教育史》一书。可以确定:《中外学前教育史》第十六章第三节抄袭了《外国幼儿教育史》第八章第三节。
在做出这一结论后忽然想,这一章的其他节不会也如此吧?于是把《外国幼儿教育史》第八章与《中外学前教育史》第十六章整个对照了一下。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十六章“现代学前教育理论”共五节,章节目录如下:
第一节 爱伦·凯的幼儿教育理论
第二节 杜威的幼儿教育理论
第三节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
第四节 德可乐利的幼儿教育理论
第五节 罗素的幼儿教育理论
《外国幼儿教育史》第八章“现代的幼儿教育理论”共七节,章节目录如下:
第一节 爱伦·凯的幼儿教育理论
第二节 杜威的幼儿教育理论
第三节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
第四节 德可乐利的幼儿教育理论
第五节 罗素的幼儿教育理论
第六节 克鲁普斯卡雅的幼儿教育理论
第七节 皮亚杰的幼儿教育理论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中外学前教育史》第十六章总共五节竟然照抄了《外国幼儿教育史》第八章第一至第五节。
作者是何许样人呢。在前言中查到:本书由山东英才学院陈文华教授担任主编……本书具体编写任务分工如下:……第十四、十六章由陈文华执笔……
原来这位陈教授还执笔了第十四章。按图索骥,把这一章与《外国幼儿教育史》第六章做了对照。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十四章“近代学前教育理论”共六节,章节目录如下:
第一节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理论
第二节 洛克的幼儿教育理论
第三节 卢梭的幼儿教育理论
第四节 奥柏尔林的幼儿教育理论
第五节 裴斯泰洛齐的幼儿教育理论
第六节 福禄倍尔的幼儿教育理论
《外国幼儿教育史》第六章“近代的幼儿教育理论”共9节,章节目录如下:
第一节 夸美纽斯的幼儿教育理论
第二节 洛克的幼儿教育理论
第三节 卢梭的幼儿教育理论
第四节 奥柏尔林的幼儿教育理论
第五节 裴斯泰洛齐的幼儿教育理论
第六节 欧文的幼儿教育理论
第七节 福禄倍尔的幼儿教育理论
第八节 凯果玛的幼儿教育理论
第九节 霍尔的幼儿教育理论
对照两书的相应章节后,发现陈教授让我继续拍案称奇:在他执笔的第十四章总共六节中,除第一节的内容并不完全雷同外,其他的五节又是照抄了《外国幼儿教育史》第六章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七节的内容。
也就是说,《中外学前教育史》的主编山东英才学院的陈文华教授在自己担任主编的这本书中,一共执笔了第十四与十六章两章共11节。在这11节中,除一节外,剩下的10节,都是照抄《外国幼儿教育史》第六章(第二、三、四、五、七节)与第八章(第一至第五节)的内容!
好吧,我承认,说陈教授这10节文字一字不差地照抄有点冤枉了陈教授,陈教授在这10节文字中还是有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比如说《外国幼儿教育史》有一小节的标题是“论‘恩物’”,陈教授使用的标题是“福禄倍尔‘恩物’”。再比如,《外国幼儿教育史》介绍罗素一节的最后写的是:“……他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当时的教育思潮,对英美国家的教育改革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在他的教育理论中也有局限性和片面之处。”陈教授在相应章节中写的是:“……他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当时的教育思潮。”删了一句话。陈教授另外的创新之举是对《外国幼儿教育史》的一些小标题标号做了些改动:在《外国幼儿教育史》用“1、2……”等处,陈教授改为“(一)、(二)……”。这就是我所发现的仅有的几处属于陈教授自己的文字。
在此书前言中写着:“《中外学前教育史》是在汲取前辈的创作经验基础上,结合我们自身的教学体会和社会发展新的要求而创作完成的。”有如此“汲取前辈的创作经验”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