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6月29日 星期三

    100部最伟大的非虚构图书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6月29日   04 版)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暑期到来之前,英国《卫报》推出了一份荐书榜单,开列了有史以来100种“最伟大的非虚构图书”。

        此名单有新意,重视晚近著作,总体偏左,且照顾大众口味,因此有阿伦特争议巨大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而无同一位作者的《极权主义的起源》;某些类似榜单上常见的大坏书,如《我的奋斗》,终于不获入选;经济学作品则整体缺失,所以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亦付之阙如。

        我们还狂喜地看到,上榜的中国作品竟然多达两本,一老一新。老作者是孙子,新著则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曹锦清之《黄河边的中国》。

        此类榜单人人可制,不必也不可能雷同。但《卫报》为英国自由派精英知识分子的重地,图书版面丰富,尤具国际视野,因而此榜值得一读。加上临近暑假,它或可引为参考,协助读者制定专属的阅读计划。

        书名加星者,依目前所掌握的不完整讯息,为尚无中译本出版者,共33种(33%)。各分类以汉语拼音的音序排列,并附列已有中译本数字与总数之比,具体书目则依出版年代之先后排列。对中国读者可能不熟悉的少量作品,方括号内略作简注。书名原文可在《卫报》网站寻得。

        环境(1/2)

        《寂静的春天》(1962),蕾切尔·卡森

        《盖娅的复仇》*(1979),

        詹姆斯·拉夫洛克

        回忆录(8/11)

        《忏悔录》(1782),让-雅克·卢梭

        《美国奴隶道格拉斯自述》(1845),

        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

        《狱中记》(《自深深处》,1905),

        奥斯卡·王尔德

        《智慧七柱》(1922),TE·劳伦斯

        《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

        (1927),圣雄甘地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 》(1938),

        乔治·奥威尔

        《安妮日记》(1947),安妮·弗兰克

        《说吧,记忆》(1951),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死了的人》*(1971),沃莱·索因卡

        [尼日利亚内战期间,索因卡被诬指特务,坐监近两年。此为狱中经历。]

        《周期表》*(1975),普里莫·莱维

        [人生回忆,以集中营经历为重。]

        《坏血》*(2000),洛娜·萨奇

        [家庭不和的种子势必对你的下一代和下下一代产生悲剧性影响。]

        科学(5/5)

        《物种起源》(1859),查理·达尔文

        《物理定律的本性》(1965),

        理查德·费曼

        《双螺旋》(1968),詹姆斯·沃森

        《自私的基因》(1976),理查德·道金斯

        《时间简史》(1988),斯蒂芬·霍金

        历史(5/11)

        《历史》(约公元前400年),希罗多德

        《罗马帝国衰亡史》(1776),

        爱德华·吉本

        《英格兰史》*(1848),

        托马斯·巴宾顿·麦考莱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1963),

        汉娜·阿伦特

        《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1963),

        EP·汤普森

        《魂断伤膝涧》*(1970),迪·布朗

        [以北美印第安人的视角重视审视西部拓荒史。]

        《艰难时世:大萧条口述史》*

        (1970),斯塔兹·特克尔

        《伊朗王中王》*(1982),

        雷沙德·卡普钦斯基

        《极端的年代:1914-1991世界史》

        (1994),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我们想通知你明天我们就要和家人一起被杀死》*(1999),

        菲利普·古列维奇

        [对卢旺达大屠杀及国际干预失败的记录。]

        《战后》(2005),托尼·朱特

        [林骧华等17人合译之中文版作《战后欧洲史》]

        旅行(3/9)

        《伊本·白图泰游记》(1355),

        伊本·白图泰

        《傻子出国记》(1869),马克·吐温

        《黑羊与灰鹰》*(1941),

        丽贝卡·威斯特

        [南斯拉夫六周纪行。巴尔干历史与民族志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出版时正值德国入侵南斯拉夫,威女士题记:“献给我在南斯拉夫的朋友,他们现已尽数死难或为奴。”企鹅新版长达1100页,克里斯托弗·希钦斯作序。]

        《威尼斯》*(1960),詹·莫里斯

        [对水城艺术、历史、文化和人民的另类但多识的导览。]

        《良辰天赐》*(1977),

        帕特里克·利·弗莫尔

        [回忆作者年轻时的徒步欧陆游——从荷兰角到君士坦丁堡。此为首卷。]

        《多瑙河》*(1986),克劳迪奥·马格里斯

        [从源头沿多瑙河一路入海,思考历史和文学,采录轶闻。]

        《黄河边的中国》(1995),曹锦清

        《土星的光环》*(1995),

        WG·西博尔德

        [东安格利亚的一次短行变成了对无常与死亡的忧郁冥想。]

        《航向朱诺》*(2000),乔纳森·拉班

        [驾帆船从西雅图驶向阿拉斯加,沿途考察土著艺术,兼及对个人生活的深思与想像。]

        社会(10/13)

        《妇人城》(1405),克里斯蒂娜·德皮桑

        [中译本作《妇女城》,专为女性营造一座理想化的美德城,男子皆不得入内。城中众女无分长幼贵贱,均不婚不育,无夫无父,无子无女。]

        《愚人颂》(1511),伊拉斯谟

        《哲学通信》(1734),伏尔泰

        《自杀论》(1897),埃米尔·涂尔干

        《经济与社会》(1922),马克斯·韦伯

        《一间自己的屋子》(1929),

        弗吉尼娅·伍尔夫

        《让我们称颂名人》*(1941),

        詹姆斯·艾吉和沃克·伊文斯

        [艾吉作文,伊文斯摄影,朴实再现了美国南方的农民生活。]

        《女性迷思》(1963),贝蒂·弗里丹

        [另译《女性的奥秘》或《女性的困惑 》]

        《冷血》(1966),杜鲁门·卡波特

        《闲望伯利恒》*(1968),琼·迪迪昂

        [记录20世纪60年代加州如火如荼的反文化生活的随笔集。]

        《古拉格群岛》(1973),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规训与惩罚》(1975),米歇尔·福柯

        《绑架新闻》*(1996),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对巴勃罗·埃斯科瓦尔之麦德林集团一起绑架案的记录。]

        数学(1/1)

        《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1979),道格拉斯·侯世达

        心理(1/1)

        《梦的解析》(1899),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新闻(0/3)

        《电酷爱迷药会》*(1968),汤姆·沃尔夫

        [记录《飞越疯人院》作者肯·凯西及其迷幻药实验团队穿越美国的旅程。新新闻主义的前驱之作。]

        《战地报道集》*(1977),迈克尔·赫尔

        [新新闻主义的代表作,越战期间赫尔个人体验的记录]

        《记者与杀人犯》*(1990),

        珍妮特·马尔科姆

        [对新闻职业道德困境的反思。]

        文化(2/3)

        《坎普札记》*(1964),苏珊·桑塔格

        《神话:大众文化诠释》(1972),

        罗兰·巴特

        《东方学》(1978),爱德华·萨义德

        文学(1/4)

        《英国诗人传》*(1781),塞缪尔·约翰逊

        《非洲印象:康拉德〈黑暗之心〉中的种族主义》*(1975),奇努阿·阿奇贝

        《魅术之用》*(1976),

        布鲁诺·贝特尔海姆

        [弗洛伊德式的童话分析。官方道学家们大力攻击的那些不健康也不积极向上的童话,实际上对小朋友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如格林兄弟作品中常见的死亡、伤害、妖术和遗弃主题,有助于小朋友们通过安全和象征性的方式克服恐惧,从而获得对人生更为乐观和明确的认知。]

        《致青年小说家的信》(2002),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赵德明中译本作《中国套盒:致一位青年小说家》。]

        艺术(3/3)

        《新的冲击:写给大众的西方现代艺术的百年历史 》(1980),罗伯特·休斯

        《艺术的故事》(1950),

        恩斯特·贡布里希

        《观看之道》(1972),约翰·伯格

        音乐(0/1)

        《浪漫一代》*(1998),查尔斯·罗森

        [19世纪的作曲家们如何跨越音乐的界限,拥抱广阔的自然和精神世界。]

        哲学(11/12)

        《会饮篇》(约前380年),柏拉图

        《沉思录》(约180年),马可·奥勒留

        《随笔集》(1580),米歇尔·德·蒙田

        《忧郁的剖析》*(1621),罗伯特·伯顿

        《第一哲学沉思录》(1641),

        勒内·笛卡儿

        《自然宗教对话录》(1779),大卫·休谟

        《纯粹理性批判》(1781),

        伊曼努尔·康德

        《精神现象学》(1807),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瓦尔登湖》(1854),亨利·大卫·梭罗

        《论自由》(1859),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83),

        弗里德里希·尼采

        《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

        托马斯·库恩

        政治(11/13)

        《孙子兵法》(约前500年),孙子

        《君主论》(1532),尼科洛·马基雅维利

        《利维坦》(1651),托马斯·霍布斯

        《人权论》(1791),托马斯·潘恩

        《女权辩护》(1792),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共产党宣言》(1848),

        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黑人的灵魂》(1903),

        WEB·杜波依斯

        《第二性》(1949),西蒙娜·德波伏瓦

        《全世界受苦的人》(1961),

        弗朗兹·法农

        《媒介即马杀鸡》*(1967),

        马歇尔·麦克卢汉

        [书名以“推揉”(Massage,马杀鸡)形成了对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Message)”的戏仿,意指每种媒介均作用于人的感官。]

        《女阉人》(1970),格梅茵·葛丽尔

        《制造共识:大众媒体的政治经济》*

        (1988),诺姆·乔姆斯基

        《此即人人: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2008),克莱·舍基

        [胡泳中译本令人痛苦地改名为《未来是湿的》。]

        传记(3/6)

        《意大利艺苑名人传》(1550),

        焦吉奥·瓦萨里

        《约翰逊博士传》(1791),

        詹姆斯·包斯威尔

        [有不止一种中文节译本。]

        《皮普斯日记》*(1825),

        塞缪尔·皮普斯

        《维多利亚名人传 》(1918),

        利顿·斯特雷奇

        《告别那一切》*(1929),

        罗伯特·格雷夫斯

        《艾丽丝·B·托克拉斯自传》*

        (1933),格特鲁德·斯坦因

        宗教(2/2)

        《金枝:巫术与宗教之研究》(1890),

        詹姆斯·乔治·弗雷泽

        《宗教经验之种种》(1902),

        威廉·詹姆士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