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6月22日 星期三

    专家热议:全媒介环境下,电影变了吗?

    “全媒介语境下的大电影观念研讨会”深度研讨电影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6月22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 陈香)新世纪以来,数字技术不仅给电影生产带来一场革命,也深刻地影响着影像艺术的消费。全媒介环境下,电影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又如何在此环境下实现自己的发展?近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主办的“全媒介语境下的大电影观念研讨会暨‘热播影视剧跟踪研究’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相关研究领域的资深学者就全媒介环境下电影遭遇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深度研讨。

        “电影的传播已经进入了一个‘四屏’时代,面对升级换代的历史的新境域。”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贾磊磊研究员如此判断。国家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主任陆红实以“分化”、“分众”来形容电影所遭遇的挑战,陆红实认为,到了目前这个时代,电影已经不是简单的电影生产,而是内容生产,要为各种各样的终端来提供视听内容,如果电影不去完成这个使命,就很有可能被别的视听形式取代。

        然而,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饶曙光提出,要警惕电影在全媒介时代的泛化。“如果我们走得不好的话,电影就会成为泛电影,甚至是非电影。”他举例说明,比如,手机电影叫手机影像可能更确切,因为它只是一种影像生产或者内容生产,而没有电影的经典性。此语得到了中国电影博物馆馆长邢建毅的认同,“在一个全媒介时代,其实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电影的核心观念没有变”,据中国电影博物馆调查,电影消费者的核心需求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由此,邢建毅提出了电影产业核心消费模式的几个要点,“一是集体的消费,二是被动接受,或是准被动接受,三是大荧幕,四是在影院或者礼堂这种公共空间,五是封闭的体验式的消费。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还是有不变的一些东西。”

        据了解,最新出版的《大电影时代——异彩纷呈的热播影视》(文化艺术出版社),为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重点研究课题“热播影视剧跟踪研究”的首批研究成果。与会专家对该书给予很高评价,认为该书不仅提出了“大电影”的观念,而且全面总结了2010年电影、电视剧、动漫、新媒体剧、网络剧、手机剧、进口影视剧等影视艺术的发展状况,在打破界限的同时获得了全新的理论视野。同时,《大电影时代》也打破了传统学术研究的束缚,将报刊和网络上的讨论当作电影的第二、第三文本加以探究,对中国影视艺术批评的学术建构有突破意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