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6月15日 星期三

    武则天的假面

    李丹婕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6月15日   15 版)

        为武则天写传记并非易事。作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女主,武则天的名声与事迹已然到了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程度,然而,不言自明的背后,是连篇累牍的雷同记述和历朝历代的成规断语。真正的武则天,反倒被抛掷在俗常视野之外,成为一种缺席的存在,她自己所立的无字碑,成为她的身后命运。

        无论怎样去刨根究底,武则天都没有成为皇帝的资格和可能。她不是出身皇室,甚至算不上名门,在尚不脱贵族统治色彩的初唐,武则天原本没有任何机会过问国家政治,可她偏偏是一名貌美非常、敏感多思的女子,凭微薄的家庭资本得机进入掖庭,由此在水深莫测的后宫疆场披荆斩棘地杀出一条血路,并最终成为男权社会的驾驭者,在这个过程中,她努力造势,也巧妙借势,不循常规,再造规矩。然而现实易改,传统难变,历史终归还是由男性讲述和记录的,于是,武则天原本凌厉的身影总是难逃暧昧的命运,到底如何拨开文本迷雾去叙述武则天和她的武周帝国?

        首先我们必须追问,究竟哪些因素构成了武则天要改变命运的最初动力。据《武则天的本传》的分析,主要有两点:其一天生性格,其二后宫遭际。

        武则天出身平平,但由于母亲杨氏,多少与当时的高贵血统有了联系,于是,家庭给予武则天的,“一半是沉迹于下层民间的寒门根底,一半是宦游于上流社会的荣华富贵”,她被排斥在权力场之外,却亲眼目睹了种种权势带来的显贵亨达,也因为这份排斥而愈加渴求。长孙皇后死后,同样源于母亲杨氏的关系,武则天入选太宗后宫,这里嫔妃万千、群芳斗艳,武则天不过是其中之一,无甚出众。年幼武则天目睹了白头宫女的悲惨遭际,耳闻了后宫太监的流言蜚语,她很早就明白,在这里要改变命运,必须赢得皇帝的心。她接近太宗的机会并不多,而且事实证明,一生葱茏戎马的唐太宗喜欢的是性格纤弱而才貌兼备的女人,性格强悍而骄矜外露的武则天并不受欣赏。接二连三地碰壁,却依旧不择手段地要出头,在进入权力场之前,武则天一生的轨迹特征几乎已经奠定了。

        几乎很早,武则天就明白唯有控制皇帝方能立于不败的道理,自太宗晚年重病卧榻时武则天与李治发生不伦关系开始,她就为自己的权力之路投下了第一枚筹码。待重新进入高宗后宫后,武则天亲手操控了一系列宫廷事变,废皇后、贬国舅、诛上官、逐太子、共国事,无不以武氏胜出为告终。其中关键性因素都在于高宗,在于武则天能够一面残忍狠毒地消灭敌手,一面聪慧娴淑地侍奉君王。在旧有的资源和人事无以巩固地位时,武则天果决地清洗换血、涤荡教条,以女子之身登基为皇,只此一条,已令所有的陈规旧说站不住脚,她声势浩大地举行政治礼仪、不计后果地进行官僚整肃、随心所欲地修改仪规准则,恐怖统治是她后期的为政逻辑。从感业寺女尼到大明宫女主,这条奇迹之路上演了无数荒诞而血腥的纷争,本书都一一进行了详细考证和客观叙述。一脉相承、环环以扣地叙事之余,本书还在于强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制约,动机与结果的二律悖反,历史在失衡与平衡之间的循环往复。

        武则天在宫廷政治中的翻云覆雨,看上去是她的为所欲为,实际上背后有着政治运作的普遍逻辑——派系博弈、权力角逐,各方斗争仿佛环环相扣的连环节,即便以强人姿态掌控局面的统治者,最终也不免沦为厮杀盘面中的一粒棋子。这往往才是历史给予后人的最大告诫。本书寓此要点于细密的叙事之中,通过对武则天生命历程的勾勒,实际上“借以讲述一个一切政治行为,都会有回馈报应的事理”,然而,事理说尽,总还是让人觉得有未尽之意,这正缘于比起清晰可辨的事理,人心却是深不可测的。

        (《武则天本传》,胡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定价:25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