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6月08日 星期三

    麦 家

    从柴火堆里抢救出的阅读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6月08日   14 版)

        1964年生,原名蒋本浒,代表作品有《解密》《暗算》《风声》《紫密黑密》《地下的天空》《风语》等,曾获茅盾文学奖等。

        童年时期正是60年代中期,没书可读,也没有读书的风气。我最早读小说是初二时看到《林海雪原》。这本书在某种意义上,确实给我打开了一扇窗,知道还有小说这种东西。

        《林海雪原》降临到我身边纯属偶然。有一次我到姑姑家做客,他们家烧柴,需要引火的东西,每次烧饭撕一张纸,那时虽然全民不读书,但少年的求知欲还是有的,我顺便翻了下,就看进去了,问姑姑能不能给我。姑姑说当然可以,于是《林海雪原》成为我第一本小说。

        童年阅读单调贫瘠,仍然有深刻的记忆。这小说让我看了很长时间,还把书里的大小人物和城镇画了联络图,把所有人名,大致的相貌年龄,做了花名册。这说明我爱书,对文字还是有一些命中注定的感情,也反映了那时确实没书可读。

        也不是说《林海雪原》文学价值有多高,但它让我第一次读到小说,第一次领会到外面还有精彩的世界。书里有情感的描写,很含蓄,那时我刚刚懂得一点情感,就觉得文字能抵达内心,能特别照亮你,和你的命运连在一起。一个读者心目中总有一两个作家和他内心吻合。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吻合对象,需要阅读去引导。后来的所谓标准是阅读之后建立的,不是通过介绍可以移植过来的。要想找到知已,只有广泛阅读、比较,才能寻找到属于你的作家和书。

        《林海雪原》之后,我知道小说能够滋润我。真正大量的阅读还是在部队,我参加了高考进入军事院校。有《林海雪原》的指引,使我对小说产生了特别的情感,我专业课上得不认真,在图书馆读了大量的小说。 同样一本书、一个作家,巴尔扎克对某位作家可能是指导小说创作的明灯,但对于别人就不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阅读兴奋点,我的良师益友对你可能是隔靴搔痒。我早期特别喜欢茨威格,初学写作时读了大量他的作品,后来喜欢卡夫卡、海明威,现在迷德国作家黑塞。这个时代很浮躁,特别需要精神力量,黑塞的小说强调精神力量外部世界对个人侵扰的抵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