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制的组织架构,有可能使得一些人逐渐选择了轻松的生存方式,而不是拼搏奋斗的精神。”
贺圣遂在很多场合对“文化出版”的捍卫,让很多人误认为他是一位保守主义者。事实上,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上,他绝不“保守”,而是一位“精明”的“与时俱进”的经营管理者。前两年,当出版社还主要依赖传统媒体进行营销的时候,他已经和笔者谈起了网络“病毒式营销”;当大多数出版者还在观望时,复旦社的手机书已经上线,并开始有了颇丰的盈利。
同时,在销售领域,贺圣遂早就意识到教材的销售和读物的销售是不能合二为一的。复旦社的教材销售,重视进入到学校,直接到达终端使用者面前;而在读物的销售流通领域,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并重,并越来越强调立体化营销,越来越依赖网络传播信息,使图书能够有更好的展现机会。
在绩效考核方面,营销部门还是以每年销售数额是否达标、销售回款是否到位作为最主要的标准。据本报了解,复旦社的待遇并不低,实现销售指标的业务人员,年薪也是令人羡慕的。
对编辑的考核,复旦社的做法是分类对待。第一,对于新进的编辑,努力让他们尽快掌握专业的基本功,认真编两年书,待遇也不拉开,使这些青年编辑知道最基础的编辑工作是怎么回事。第二,努力鼓励有活动能力的编辑创利,给相应利润提成,使为社里创利的人能够得到较好的待遇。第三,创造条件让真正有文化追求的人做好书,不管得奖不得奖,给予特别的奖励。“我们复旦社每年要有那么几个品种是让人特别称赞的,这些品种做起来可能很辛苦,但只要编辑努力去做,出版社绝不亏待他。”
在贺圣遂看来,复旦社这些年来能够成功,首先归功于队伍的稳定,“团队里面有一些忠心的、扎实的、诚实的、肯干的人最重要”。同时,他始终认为,任何出版社搞得好不好,说到底在于有没有一个优秀的社长。社长安心和热衷于出版,出版社就容易得到发展。社长要对文化有崇敬心,有深刻的理解,这是前提。其次,他要有传播文化的热情,有为作者和读者提供服务的素质。“热情是要带动和激励更多的人跟你合作,有否高素质的人才合作,最终决定了一个出版人能否做出优异的成就。”贺圣遂说,“在我的出版职业生涯中,班子给了我重要的帮助,原来有一个好总编,现在有一个优秀的执行总编,有一个勤勉的财务总监,有个一年为经营市场出差可以达到两百天以上的以社为家的总经理,这是我的福气”。尤其是,这些骨干相信他,信赖他,愿意跟他合作,并团结了其他各式各样的同志,使得复旦社始终处于稳定发展状态,而一个社能够十年稳定就不得了。
在选择人才的标准当中,贺圣遂始终认为,忠诚第一,然后是能力。当然,在谈标准的时候,都有个度。“比如忠诚,你要让他完全做到大公无私,一个人也聘不到。能力方面,也是人各有千秋,尽量用人之长,不用人之短。”
尤其是,我们的出版社都是公有制,所以,“我们要尊重公有制企业的游戏规则,包容心特别重要”。“公有制的组织架构,有可能使得一些人逐渐选择了轻松的生存方式,而不是拼搏奋斗的精神。”其实,这也正是所有的出版社所面临的问题。民营企业的很多管理经验虽好,但在公有制出版社得到真正实施可能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