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6月08日 星期三

    袁济喜

    读书医治蒙昧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6月08日   10 版)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学院副院长

        我读书的时候正赶上十年浩劫,正好处在全民禁书的年代,但越是那样的年代,读书的愿望越发强烈,而且那时候读书留下的印象也特别深。

        我一直在大学工作,与现在的80、90后打交道,发现他们读书很少。我们那时候找一本书特别难,而现在的孩子,外部的读书条件特别好,但我感觉到一个鲜明的事实,他们的阅读量非常少,非常贫乏。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一是应试教育使他们无暇看课外书,但是课堂所涵盖的图书量是非常有限的;再一个,大量时尚的、泛滥的阅读,占据了他们业余的空间和时间,这非常可惜。

        经典是社会、人类、宇宙、自然,还有一切知识的凝聚,经者,径也,犹大路无所不达,具有普适性和恒久性。读经典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

        如果处在特别疲惫状态,看些轻松的东西可以起到暂时的缓解,但是,如果还有些时间,认真看些经久耐读的书,不仅有助于知识的增长,人文的积累,同时有助于消除心理上的压力。很多经典,能够与心灵沟通,在比较好的书中找到共鸣,找到沟通,对心理的宣泄、人格的涵养是很有好处的。

        上个月,人大国学院去了美国的很多著名大学访问,哥伦比亚、普林斯顿、哈佛、耶鲁、麻省理工,明尼苏达州,我们的所见所闻是,无论是在街心公园,还是在地铁,公共场合固然有人拿着手机玩游戏,但是相当一部分人还是在安静地看书,有些书不见得就是时尚读物,还是比较好的经典读物。我们国家的阅读率持续下降,与西方社会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才是真正令人堪忧的。

        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经典著作还是要考虑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包括心理和生理,须有选择。我推荐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即使在文革当中,最流行“读书无用”的时候,我接触到《唐诗三百首》、屈原的《离骚》、包括汉乐府,尤其是优秀的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西游记》,都给我以后的人生打下了基础。比如屈原的《九歌》《离骚》,虽然不完全懂,但那种意境和人格精神,对我的影响很深。《诗经》的含蓄蕴藉、一唱三叹的古典美,唐诗的豪放,至今仍有很深的印象。包括现在,我也能娴熟引用经典。还有一些西方小说,如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契柯夫的小说等苏俄小说,那种对自然的尊重,对神灵的敬畏,还有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影响至今。

        古典文学研究后来成为我的事业,成为生活的主要部分,与文革中阅读的熏陶和影响有关。读书,主要还是在于对人的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的影响,读书可以医治蒙昧,医治人性的偏缺。不管社会如何进步,人类赖以安身立命的还是他的精神生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