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6月08日 星期三

    顾宜凡

    读经典是最聪明的选择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6月08日   11 版)

        顾宜凡博士,BON蓝海电视公司创始人之一,蓝海电视台台长。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大、美国纽约大学、伊利诺伊大学,获得过六个学位,跨越控制工程、计算机、新闻、传播、工商管理等多个领域。 

        在少年时期,四大名著、鲁迅等都读过,但那时的阅读是一种浑浑沌沌、似懂非懂的状态,潜移默化的作用肯定有,但要说非常个人化的影响却不甚清晰,还是到了十七岁读大学以后读到三本书,自己印象极深。

        第一本就是《围城》。当时父亲听说海外称《围城》为当代《红楼梦》,有一天他到钱锺书家去,回来后就要我读这本书。之前从未有任何小说让我那样手不释卷。从此对官方视为圭臬的其他所谓“名著”有了比较和看法,增加了对自己文学鉴别能力的信心。

        第二本是《晚霞消失的时候》。这部小说我是在西安交大图书馆被“绑”在阅览桌上的《十月》期刊上读完的,小说对信仰的探求与我青春期的迷茫和对人生思索而产生的共鸣,是其他作品都没有达到过的。

        第三本是北岛诗集《陌生的海滩》,与其说是图书,更准确地说是手抄本。当时也是在交大,学生宿舍熄灯后,我跑到路灯下一直读完那本诗集。当时我十八岁,自己也在写一些诗歌,但北岛诗歌意境和文本可以说是让我颤抖着读完,激动地无眠。 

        对于现在青少年阅读,我第一方面建议是给家长的:一定要从孩子兴趣入手,给孩子安排一个少年时期阅读目标,不要错过阅读和背诵古典诗词和经典名篇的最好年龄。另一方面,对于青少年本身来说,当今阅读概念,早已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书籍和报刊,他们很容易被淹没在互联网海量信息和互动体验中。因此,一定要把阅读经典图书放在严肃阅读首位。经典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后遗留下来的精华,一部经典中所涵括的人类文明精髓远远胜过一百部平庸之作之和,读经典是最聪明的选择。同时要善于在所谓的“浅阅读”中获取深思想,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终端优势和便利,在“碎皮式”阅读中注意汲取整体知识。

        处理好精读、泛读、速读关系,对我取得六个学位,算是一个法宝。一般精读的书,比如,学校里必读课本,工作中专业书,生活中启迪心智震撼灵魂读物等。对于这些需要吃透嚼烂的书,我一般都是带笔阅读,边读边记,而且读完每一章,都会用自己的文字把它的轮廓写出来。全书读过后,每一章的大意都会再在脑子里过一遍。

        精读书不一定都是必须急着读完的书。尤其是离开校园后,往往是那些需要反复品味、阅读周期较长的书,有时反而要让位于那些只需泛读,但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书。泛读讲究面宽,但一定要提纲挈领,不必留恋于情节沉溺于字句。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速读能力,过硬的速读能力会让人受益终身。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