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6月01日 星期三

    凭什么继续写下去

    苗振亚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6月01日   03 版)

        知道英国十九世纪作家乔治·吉辛的名字,是读了他的散文集《四季随笔》以后。这本译成中文只有12万字的散文集,使乔治·吉辛的名字成为不朽。

        吉辛一生充满辛酸。年轻时,他曾在德国学习过哲学,在美国教过语言课,天赋很高,学问很好。凭着天赋与学问,他立志要做一个像巴尔扎克那样的小说家,写出英国的《人间喜剧》来。为实现这一理想,他拼着命地写,炮制出一部又一部长篇小说,希望靠小说高产挣下一笔钱,以便让他不为衣食所忧地去写这部传世之作。然而,精神产品哪里像物质产品,想写好就能写好?他的小说销路总是不怎么好,为了糊口和摆脱生活压力,他只有更加拼命地写。

        听说,吉辛一生确实写了很多小说,有长篇也有短篇。我们无法判定,这些小说所以没有受到读者重视,是不是因为吉辛根本就没有写小说的才情,还是以挣钱为目的地写作,羁绊了他心灵的自由。

        为做英国的巴尔扎克,耗尽了吉辛的精力;艰苦挣扎的极度疲劳,损害了吉辛的健康。他实在没有信心,也没有力气再写下去了。好在生活对他还不算太寡情,当他四十三岁时,生活突然有了转机,他继承了一笔遗产,从城市移居乡下。从此,卸下生活的重轭,他感到自己是一个自由人了。回顾以往二十多年的写作,他感到那都是在追随读者的口味,迎合出版商的需求,为挣钱也为虚名而把自己变成了一台日夜运转的写稿机器。这种生活让他太厌倦了。现在,他再也不想写一行那样的文字了。

        但是,吉辛的心里时时都有另一种写作冲动,想在有生之年再写一本书。这本书不是为了满足出版商的需要而写,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心理满足而写,把积聚了一肚子的话说出来。于是,他兴之所致地写着,随心所欲地写着,似乎不讲章法,也不在意什么文体,但却写得真挚、坦率,饱含着一腔深情。结果,吉辛花了二十多年时间去写小说,着意要写出名著来,最终也没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而仅仅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写出的这部思想并不系统、艺术并不讲究的随心所欲之作,竟然获得了不少知音。

        在《四季随笔》里,吉辛对那些或是不会做别的事,或是被文学创作的名利所引诱,而从事笔墨生活的人们,有一种感同身受的痛苦。他说:“噢,你们这些苦恼的人,在这个时刻,正坐着绞尽脑汁地写呀写,并不是因为头脑中心灵中有东西可写,必须写出来,而是因为笔杆是你唯一可以使用的工具,是你可以赚取面包的唯一手段……等到后来要做别的工作时,已经为时太晚了。”于是,他以自己一辈子的可怖经验,向青年人大声疾呼:“鼓励任何青年去从事文学写作生涯,无异于犯罪!”其实,类似的话,我们中国作家周作人也说过,但表达的却是另外一种意思。他说:“大家最好不必以创作为专门的职业,应该创作之外,别有职业,这样将对文学更有好处。单以文学为谋生之见,这样的人加多起来,势必制成文学的堕落。”

        两个人的话,都是金石之言。不过,吉辛说的是对自己,周作人说的是对文学。

        吉辛于乡居生活的第三个年头离开了人世,上帝最终还是眷顾了他一把,去世之前,他的《四季随笔》变成了铅字,随之也成为了经典之书。每个想以写作为生涯的人都该读读这部书,以决定自己是否继续写下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