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法治周末》刊登1万1千多字的署名文章《方舟子后院起火:妻子硕士论文涉嫌抄袭》。文中详细讲述了刘菊花的论文涉嫌抄袭的发现过程,并用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列举了论文与原文的对比摘要。对此方舟子称这是打击报复,否认妻子论文涉嫌抄袭。(4月28日中国广播网)
被人列出了涉嫌抄袭的论文与原文的对比摘要,在这种“确凿证据”面前,方舟子却否认妻子的论文涉嫌抄袭。乍一看这确实不该是一位多年进行学术打假人士应有的反应,而那句“打击报复”也在提醒我们注意事件的背后是否存在猫腻。
论文的价值不在于字数的多少,而是在于给出新的观点、新的创新。仔细查看被列举出的论文与原文的对比摘要就会发现,这些内容多为引用别人曾用过的案例、例子,并非是引用他人的观点。郭国松花大力气查找这些例子的来源,并想以此作为他人“抄袭”的证据,既不符合学术的精神,也显露出这动机背后的龌龊心理。
郭国松貌似也在进行学术打假,但他的打假明显不同于方舟子。即使刘菊花真的有学术不端行为,对其打假时她的身份也应该是刘菊花,而不是现在媒体上口口声声的“方舟子的妻子”。郭国松的所谓打假,只是一个伪装,其背后的所指,正是曾经揭发过他的方舟子。扯掉他的打假伪装,他的这种手段和肖传国的雇凶报复没什么本质区别。
真正的学术打假就是像方舟子那样的,将打假看做是一项公共事业,站在真理、公正的立场。打假时自然会树敌无数,但竖的都是公众的敌人而非自己的私敌。任何将私仇抬高到学术打假这个公共高度的,借打假来报私仇的,本身就是一种虚假。这样的虚假,方舟子那里没有,郭国松那里却有。
方舟子妻子的这次被质疑,归根到底的指向还是和肖传国的雇凶报复的指向一样,都是指向方舟子。再次出现这样的事情,也再次提醒我们,如何保护志愿为公共事业默默付出的勇士。
山东省费县 刁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