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园从来都只是一种传说,而我们真实的生存环境却危机四伏,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道出的乃是实情。因此,恐惧就是动物、也是人类最为古老的一种情感。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就是说,某种程度的忧患或恐惧,有助于我们规避风险。因此,恐惧之情不可缺。然而现代社会,我们究竟是属于恐惧过度还是恐惧不足呢?《恐惧的哲学》讨论的即是这一问题,但作者的观点也许稍稍让人有些吃惊,在他看来,现代人是患了恐惧过度症。比如,整天关注食品安全,担心农药污染、添加剂、转基因等问题;念念不忘恐怖袭击,导致机场安检手续繁复无比;对健康问题忧心忡忡,不愿信任自己的身体,而是迷信名目繁多的体检项目……在作者看来,公众的这些担忧与媒体的造势密切相关。因为不断有新书声称,全球性的危机迫在眉睫,其中贾雷德·戴蒙德的《崩溃》一书即为代表。
尽管作者视《崩溃》这样的题材有杞人忧天之嫌,而笔者却极其推崇该书。但读完《恐惧的哲学》之后,我却大致能够认同作者的观点。一个事实或许可以验证我们的确处于恐惧过度之中,那就是日本地震之后碘盐的抢购一空。一场巨震令我们见识了日本国民的镇定从容、处乱不惊。但远在数千公里之外的福岛核电站泄露却让我们这里的不少人乱了方寸,不是恐惧过度又是什么呢?
这就说到恐惧本身。恐惧分两类:一类是面对迫在眉睫的危险,如猛兽、大火、洪水之类,动物以及人类对此的本能反应就是惊恐万状,同时肾上腺素急剧分泌,为逃跑或应对做好准备,这类恐惧是动物或人类的天性,由特定的对象而引起,只要对象消失恐惧也就不再;但另一类却是面对某种未知的风险或不确定状态,这类恐惧或许在人类身上才格外发达,因为人类的智力已具有某种预期未来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又不足以料事如神,这才催生了人类特有的恐惧感,也可称之为焦虑。焦虑并不激发肾上腺素的额外分泌。
尤其在当代社会,这种焦虑更加突出。比如,在医学尚不发达的年代,我们完全相信躯体提供的信号,只要没有特殊的不适感,我们就认定自己处于健康状态,无忧无虑。但现代医学却警告我们,比如早期癌症没有任何症状,但它却潜伏在我们体内,伺机发作。因此我们的躯体必须定期接受仪器的检测才能确保我们处于健康状态,若是错过体检,我们难免就会惶惶不可终日。现如今,健康似乎已成为一种遥不可及的状态,亚健康才是常态。在传统社会,我们几乎不需要食品安全专家来为我们把关,我们的嗅觉、味觉、视觉就是极为可靠灵敏的试剂,变质的食品立马就会现出原形,这正是长期以来自然选择赋予我们的技能。但这项技能在如今却大势已去,因为无论农药还是各种添加剂,更不用说还有那无影无踪却又无处不在的辐射污染,单靠我们的舌头、鼻子及其眼睛根本就无从分辨。换言之,在这些工业技术面前,我们的常识失效了,猜疑多虑就成为常态。
作者提醒我们的正是要克服这类恐惧或焦虑心态的过度泛滥。就以健康为例,我们还是应该相信自己躯体的古老感觉,早期癌症也许没有特殊症状,但疾病在人类生活中毕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为未来不可知的一个小概率事件而担惊受怕,或防卫过当,牺牲的却是当下宁静的心态,未免得不偿失。再说食品安全,以欧盟国家为例,只要食品生产符合各项规定,不妨放心食用。与其疑神疑鬼,不如继续信赖我们的常识。不过在此必须强调的是,作者是挪威人,那是一个法治可靠、安全有保障的国度,对他来说,食物中毒的风险更多只是因细菌而引起。
在作者看来,这类恐惧或焦虑的过度泛滥,实则源于我们对风险的不敢担当或有意回避。同样出于不敢承担风险的心理,人们还对技术、对工业文明指责有加,认为正是技术破坏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从而带来风险。但正如作者所指出,恰恰得益于人类对自然的干预,灾害才消弭于无形。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抗生素问世以来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一言以蔽之,不是人类发明了技术,而是技术发明了人类。诚然,技术也带来了额外的风险,但人生在世,只有死亡才能彻底消解风险。因此,敢于面对并且承受风险,恰恰突显人性之中勇气的可贵。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正如罗斯福所说,我们唯一应该感到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难怪孔子言:仁者无忧。
若说敢于承受风险是一种勇气,那么,如何规避风险应是一种智慧。就后者而言,在我看来,人还是必须具备忧患意识,只是这种忧患意识更需从大局着手。无论是关注自身健康还是食品安全,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首先应该反省,我的生活方式是否自然环保。比如,垃圾焚烧不可避免会产生二恶英,那么,我个人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资源的浪费,这才是一种大智慧。孔子早已有言:君子忧道不忧贫,道出的或许正是这样的智慧。
正是在此意义上,我认为如《崩溃》这样的书籍,其意义不可低估。因为它提醒我们,人类的末日并不只是宗教教义的杜撰。若要避免这样的悲剧,我们必须为自己所处的环境担忧,而非为个人之不确定的未来而担忧。在我看来,作者未能分辨的正是这两种担忧或恐惧的不同。当下社会过度泛滥的是后一种,匮乏的却是前一种。只举一例即可说明,人都担心自己得肺癌,但又有多少人愿意主动放弃自己拥有公车或私车的权力(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