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5月11日 星期三

    图书“以旧换新”比家电“以旧换新”意义更大

    江苏省沭阳县 杨文平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5月11日   08 版)

        第16届世界读书日之际,首都图书馆首次推出图书交换大集,市民捐出自己闲置不用的书籍,就可以在图书大集上挑选等量的书籍。(4月24日《新京报》)据悉,现场工作人员按照读者所捐书籍数量,给读者换书卡,卡上标明捐书的数量,然后捐书人可以按照这个数量在大集内换得等量的书籍。此举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与好评,很多到现场才知道消息的读者,当时即回家取书参与活动。从上午9点半至下午4点半,共收到6000余册图书参与交换。

        关于各地开展读书日活动的新闻很多,我对首都图书馆“以旧换新”这一新闻更加钟情。近年来,国家推出了“家电下乡”惠民政策,其中用旧家电换新家电的做法,尤受欢迎。而我以为,图书“以旧换新”比起家电“以旧换新”来,意义更大。它虽然只是首都图书馆在世界读书日这天推出的一项庆祝活动,属短期行为,但它给相关读者带来的实惠,以及给其它方面带来的启迪,却是无比巨大的。首都图书馆工作人员表示,这次图书交换大集,是一次尝试,目前虽无长期的计划,但未来他们会收集读者的反馈,适当考虑将定期举办。 

        说图书“以旧换新”意义更大,体现在哪呢?我想,至少有三个方面。其一,给读者补充了精神食粮。都说现在的人们不爱读书了,殊不知,许多人不是不想读,只是缺乏外力助推而已。随着生活节奏的提高,以及文化生活的丰富,许多人业余精力转移到了读书之外,诸如看电视、上网等,是很必然的事。但并不代表他们就不爱读书、不想读书了,只要有某种力量驱使,他们还是会选择读书的。比如,在物价飞涨的现实语境下,许多人不愿意买书或买不起书,而图书馆允许拿旧书换新书,他们则乐意参与,然后尽情阅读新书。

        其二,让一些旧书流动起来,发挥了“余热”。读书不能只读自己的书,买书也不能只供自己读,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但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人们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了图书馆牵头“以旧换新”,人们就可以将家中的藏书(特别是闲置图书)拿去换新书来读,而送出去的书,也可以被图书馆派上用场,再被其它读者换走。尤其是很多出版社、书店,会有一些库存书籍,等到仓库实在堆不下了,就把书直接运去造纸厂,非常浪费。有了“以旧换新”,这种情况就不复存在了,难道说不是很大的节约吗? 

        其三,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引导性。庆祝读书日的活动要形式多样,推广读书理念更应务实求真,但具体怎么做,还有待各方思考和努力。而首都图书馆推出的“以旧换新”活动,无疑值得参考和思考。事在人为,只要开动脑筋,切实为读者着想,为推广大读书理念着想,就不愁找不到“以旧换新”之类的好办法。 

        “这个活动下周还有吗?”在首都图书馆“以旧换新”活动现场,不少读者如是提问。北京读者尚有机会享受了一次“以旧换新”,而其它地方的读者,却只能问“这个活动我们这儿何时能有呢?”这,难道不值得各地有关方面思考吗? 

        但愿图书“以旧换新”能成为全国各地的共态和常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