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5月11日 星期三

    午间“读书课”体现教育远见

    重庆市南岸区 李北陵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5月11日   08 版)

        读及媒体一篇《白家庄小学开设“读书课”》的短消息,眼睛不由一亮。(见4月24日《北京青年报》) 消息不到300字,说的是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利用午休12点40分到13点10分的半小时时间,在一校4址的81个班级开设了午间读书课。老师为孩子们播放优美的阅读背景音乐,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读课外书;学校图书室还每周进行一次“好书分享”活动,为各个班级提供换书阅读机会,班主任老师从校图书室借走一批书,然后定期进行交流、更换,尽可能满足孩子们的阅读需要。 

        白家庄小学的“读书课”,虽然是出于午休时间过长,让学生们白白浪费在玩闹上不值得的考虑,但开设这样的“读书课”,并任孩子们自由选择阅读图书,仍然值得称道。 

        一者,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读书不仅长知识,提高语文水平和写作能力,也是从小培养孩子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渠道。“读古人之书,好比与先贤对话,读今人之书,好比与智者交流。”孩子们读书,就等于是无形中接受古今中外优秀人物的教育。这较之师长耳提面命的说教,有不可替代之功。 

        二者,当下的学生,时间太少读书太少。尤其是白家庄小学这样的示范学校,学生每天一早就到学校,下午很晚了才回家,回家后就得赶作业,难得有课外阅读时间。这决定了学生阅读甚少。利用午休时间开设“读书课”,等于是补课堂教育之短,帮助孩子们合理安排时间,挤出时间阅读课外书。 

        三者,读书习惯让受益终生。然而,读书习惯是从小培养的,小学正是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最佳时期。错过了这个阶段,读书习惯的养成会难得多。白家庄小学在抓好课堂教育的同时,不忘培养孩子们的课外阅读习惯,体现了教育的远见。 

        作为过来人,我也深谙学生时代读书的好处。小学时,父亲任教的中学教研室旁边就是校图书馆,每到周末和寒暑假,父亲就从图书馆管理员那里要来钥匙,让我们兄妹进图书馆去选读自己喜欢的书。在那个时期,我们兄妹不仅读完了图书馆中所有的童话小说和民间故事,也阅读了大量中外名著,其中包括成人们才读的巴金的《家》、《春》、《秋》。以致班主任老师几次在班会上夸奖说,这么小就看大部头的书,所以作文写得很好。成人后,我用当年父亲引导我们兄妹读书的方法引导自己的儿子读书,效果也很好。儿子读小学三年级时,就获得年级作文比赛大奖,长大后成为媒体优秀记者,至今以读书为乐,每月投入买书的钱在500元左右。

        惟其如此,我对学校倡导学生读书的任何举措都感到兴趣,认为北京白家庄小学的“读书课”是为学生们一生健康成长负责的高明之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