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日报儿童文学牧笛奖可说是台湾儿童文学童话奖的最大奖项,首奖奖金高达十五万元,亦是台湾“单字奖金最高”的儿童文学奖,只要年满十八岁,以中文创作,参选作品尚未发表或出版,均可以参加,因为限制少,奖金高,参加作品众多(来自世界各地),再加上评选过程严密,使得牧笛奖的代表性意义非凡,获奖是许多童话创作者的目标,也是让儿童文学爱好者与出版社认识的绝佳机会,踏入儿童文学的敲门砖。
1995年,国语日报四十七周年时创办儿童文学牧笛奖,每两年征奖一次。林良先生曾说,设立儿童文学牧笛奖的目的是,儿童的心灵需要文学滋润,希望更多人为文学创作努力、为儿童的心灵添补营养。而牧笛奖的奖牌由曹俊彦先生设计,一个牧童拿着牧笛,骑在牛背上吹奏着悠扬的音乐。牧童意指着孩子的形象,也暗示着童心,或者赤子之心。笛子吹奏着音乐,代表艺术的创作。而水牛是农村意象的代表,有为这片土地生长的孩子写故事的深意。
牧笛奖一开始有两个奖项:一个是童话组,一个是图画故事组。童话创作是以适合八岁到十二岁儿童阅读的一篇童话为征文内容,字数在一万字到一万两千字为限(字数随着每届有些调整,现在字数为五千至七千字为限)。图画故事创作的适读年龄在学龄前到三年级的小朋友,全书内页至少三十页,跨页图至少十幅,正十六开规格。作者可自写自画或文图分开,两人合作。另外,牧笛奖评审过程经过初选、复选与决选层层把关,透过多位儿童文学界的知名创作者与学者商讨激论,得奖作品才得以诞生,兼具质量与代表性。
牧笛奖前三届的奖项为首奖15万、优等奖10万、佳作3万。到第四届,第一名奖金15万、第二名奖金10万、第三名奖金8万、佳作奖金3万。前三届的童话组与图画故事组,本来都分别成册的方式出版,直到第四届后,童话的部分以选篇合册的方式出版。
优渥的奖金不只吸引台湾的创作者,也吸引其他各地的创作者的加入,国语日报牧笛奖俨然成为华文世界重要的儿童文学指标与奖项,也培育出相当多的儿童文学创作者。最具代表性的,知名童话作家周锐即是牧笛奖童话组第一届首奖得奖者。
2010年牧笛奖已迈入第九届,去年2009年牧笛奖于国语日报六十周年时,征奖规则也有些许的修正,把每两年举办一次的牧笛奖改为逐年举办,奖励项目也由“童话”、“图画故事”两项,改为“童话”一项,并获得文建会支持,担任赞助单位,出版的方式也有所改变,第八届牧笛奖六篇得奖作品全部集结于《影子猴》一书,(与以往不同,不再分册),搭配精美的插图,让读者一次就能享受六个精彩的童话故事。第八届由蔡淑仁《影子猴三找仙丹》夺冠,作者融合传统皮影戏与现代电玩元素,透过作品试图在旧传统与现在生活中找到出路,让旧传统的事物并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被遗忘,是一篇难得的佳作。《影子猴》在市场有不错的成绩,也入选意大利博洛尼亚书展好书,广受好评。
到2010年,牧笛奖已经堂堂迈入第九届,投稿作品达190件,荣获第一名的是陈梦敏《浣熊街110号》,第二名陈升群《腕龙101》,第三名颜志豪《亮片鱼》。佳作三名分别是宋晓燕《木头人》,李定伟《满满猪》,李琼瑶《肚脐历险记》。
六篇作品各具特色,《浣熊街110号》是篇大玩颜色的童话,以颜色为主题的童话不少,但此篇作品却能写出新意,实不简单。作者扣住颜色的吊诡与多异性,把这篇童话玩得有声有色。更重要的是,作者让读者感受到,应以智慧而非硬碰硬的方式化解棘手问题,饶富余味,发人省思。
第二名《腕龙101》,想象力是这篇童话最大的成功之处,作者把台湾最著名的地标——台北101想象成一只大腕龙,他帮助一个准备去看跨年烟火却走失的小女孩成功找到妈妈,作品优美的语言让故事温馨有趣,是得奖作品中最有现代感的作品。
第三名是颜志豪《亮片鱼》。孙子小实一直认为爷爷是僵尸,谜团一个个浮现,莫名出现的香味、会讲话的鱼,而小实开始慢慢发现爷爷的秘密。本届评审也是知名儿童文学作家林世仁认为,此作品堪称是本届笔法最具实验性、最大胆的一篇,孙子对于失智阿公感到陌生和恐惧,文字魔幻、写实,打破传统童话的甜美叙述。
佳作有三篇,《木头人》拥有优美的文字与动人的情节,故事有股淡淡的哀伤,于惆怅的情感中又隐然飘出一股芬芳与美丽。《满满猪》,玉猪大帝为了体恤扑满族的辛劳,所以每三十年可以放一天假,满满猪终于等到这一天,他碰到了小费箱、爱心捐款箱、公交车投弊箱、电话亭等,发生许多有趣的事,在这个过程中也重新回顾与小主人的昔日记忆。《肚脐历险记》是一篇以知识为题材的作品,阅读过程中,能间接了解到身体的各种器官,虽然题材不新,却能写出新意。这六篇作品风格大异其趣,却有各自的美丽与吸引力。
牧笛奖是创作者试身手的舞台,作品常能反映出时代的创作风格与话题,也能广纳多元的创作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