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3月23日 星期三

    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总结“西域遗珍”展览成功经验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3月23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 舒晋瑜)“本来觉得新疆是个陌生而略带危险、荒凉之地,但看到了展览之后,也起了一些兴趣。”署名“龙猫”的参观者在留言本上如此写道。在北京开展两个月的“西域遗珍——新疆历史文献暨古籍保护成果展”已有万余观众参展。此前,“新疆历史文献暨古籍保护成果展”已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举办,吸引了10万余观众参观。

        这次展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在首都北京对新疆珍贵历史文献的全面展示,也是对新疆古籍保护工作成果的一次检阅。在展览期间还举办了相关专题讲座,专家学者结合展览,为听众解读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新疆文化。此外,国家图书馆还邀请了诸多专家学者为展览建言献策,希望促进展览的进一步推广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研究员史金波说,过去的历史展览,主要以文物为主,不多的古籍展览也只是展示古籍的学术内容、版本价值等。这次竟是以古籍为主、以时间先后为序、系统地展示新疆的历史文化,可谓独辟蹊径。他认为,采用联合方式办展览,是展览成功的重要因素。史金波建议,展览中新疆的古籍还可以更丰富些,可以以类似的方式举办西藏文献展览。

        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黄润华认为,古籍保护要注意共性与个性,可采用培训班的方式,结合民族地区特点进行研究和培训。他还表示,古籍普查非常重要,特别对新疆而言更有其特殊意义,应继续加大力度。对流失国外的我国少数民族文字古籍要加强调查了解,并通过各种方式复制回来。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研究馆员李致忠指出,古籍普查是当前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他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将展览普及到一般观众当中,使展览影响更深更广。

        用文献这种特殊的方式反映了新疆文化多元一体的总体格局,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孟宪实认为此次展览别开生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