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3月16日 星期三

    俄拍摄格罗斯曼小说《生活与命运》

    为斯大林格勒战役七十周年献礼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3月16日   03 版)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1957年的苏联老火车头,停在2011年斯摩棱斯克的雪原上,对车头上的谢尔盖·乌苏利亚克(Сергей В. Урсуляк),司机师傅马首是瞻。“必须听导演的,他说往哪儿开,我们就往哪儿开。”师傅说。

        乌苏利亚克执导的《生活与命运》正在此地开拍。该剧集改编自已故苏联大作家瓦西里·格罗斯曼的小说名作《生活与命运》,预计于在明年秋天斯大林格勒战役七十周年纪念期间,于“俄罗斯电视-1”电视台播出。

        当初听说要将格罗斯曼的小说搬上电视,乌苏利亚克“吓坏了”。“太可怕了,”他告诉“俄罗斯24”电视台,所幸恐惧最终转变成了勇气与动力。

        乌尔苏利亚克上一次改编苏联小说,乃2009年播出的十六集系列剧《伊萨耶夫》(Исаев),原著为尤利安·谢苗诺夫的小说,讲述苏联大特工施季里茨的青年时代。施先生在中国曾广为人知,他智斗纳粹的故事被拍成了苏联时代最成功的间谍剧集《春天的十七个瞬间》。

        人民艺术家谢尔盖·马科维茨基将出演《生活与命运》的主人公——核物理学家维克多·施特鲁姆。在斯摩棱斯克拍摄的这场戏,描写的是维克多坐火车回家的无言旅程。

        不同于过去的献礼片,《生活与命运》将严格忠实于原作,讲述那一时代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与命运。乌苏利亚克说,维克多·施特鲁姆曾经昧着良心,在一封诋毁两位无辜科学家的信上签名,此事在他心里投下了终生的阴影,如果今天的俄国人能活得更有意义,那么,他们同样会为此感到内疚,遗憾的是,许多历史问题在今天都无人发问。

        小说《生活与命运》

        《生活与命运》是格罗斯曼最著名的小说作品,曾被法国《世界报》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俄语小说”。该书完成1959年,1988年方在苏联发表。小说是多层次的,一方面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方法描写斯大林格勒战役,另一方面,则以真正的现实主义风格,描写普通人的遭遇,尤其是书中的沙波什尼科夫一家。

        1989年春,由王福曾、李玉贞、孙维韬合译的此书中译本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分上下两册,厚度超过一千页。“1960年,格罗斯曼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写成《生活与命运》这部长篇小说。”王福曾在译序中写道,“书稿送到《旗》杂志编辑部后,立刻被视为洪水猛兽。据说,他的书稿曾被送到内务部审查,很快,祸从天降,他的家遭到查抄,手迹、信件、打印稿,乃至打字机的色带,也被席卷而去。作者为了此书的出版,还曾上书当时的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情词恳切,要求还他这本书以‘自由’。后来,主管意识形态的苏斯洛夫又召见他,明确指出,这部作品也许二三百年后才能出版。作家受此精神打击,4年后,郁郁而终。”

        中译本所附简短的出版说明中写道:“《生活与命运》是苏联作家瓦·谢·格罗斯曼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1960年写成,1988年在苏联开禁刊出。作品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为背影,艺术地再现了伟大的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统率下,取得卫国战争决定性胜利的历史画面。作者以凝重的历史笔墨展示了敌我双方以战争为中心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对当时苏联社会存在的个人迷信、肃反扩大化、官僚主义、特权、不重视知识人才乃至民族歧视等种种现象和弊端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王福曾也说:“格罗斯曼是一位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十分强烈的作家,他热爱人民,关心国家命运,他在这部小说中,回顾历史上的悲剧,思索现实中的积弊,写战争的残酷,写德国集中营的屠戮,写苏联劳改营的血泪,写政治迫害的暴戾,写苏联社会中的个人迷信、思想禁锢和践踏民主与法制。他百感交集,痛定思痛,上下求索,抒尽了他胸中的块垒和积郁,完成了这部思索性的小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