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3月09日 星期三

    我们可以期待的人机世界

    薇 言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3月09日   17 版)

        使计算机本身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让人们的注意力回归到要完成的任务本身。或许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但这样一个梦想,我们有理由期待它的到来。人,其实才是计算器世界的价值、源泉、核心。而正如人脑尚有无数待解之谜一样,计算器的未来发展对创造者和使用者的我们来说,也正是等待探索的深谷。

        计算机是什么?这是在我小学的某个暑假听父母给我报了电脑班学习BASIC和DOS时涌出来的念头,那时候对于“计算机”这个名字是陌生的,大家所说的都是“电脑”。我和同学第一次带上鞋套轻声走进一个无尘室,睁大眼睛看着桌上放的几台白色机器,疑惑于怎么开机关机。那时候没有Google,更没有Twitter,我们先登录一个叫“金陵热线”的网站,然后再链接到其他地方,缓慢的网速反倒让我们觉得这世界、这机器更神奇。

        再后来,我们慢慢适应了计算机与网络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但同时,我们的生活也在改变。漫长的等待让我们无事可做,频繁的重启让我们心烦意乱,对很多女生而言,最怕的就是计算机染上了病毒,那就等于系统和所有应用软件的一次昔日重来。我们更没有耐心教上了年岁的父母怎样使用计算机,左键、右键,拖动、复制、粘贴,这些我们认为是自然不过的事情,在他们那里就是一场噩梦,紧张让单击成了双击,老花眼让他们找不到命令框。即便这样,我们也未曾思考过计算机与人的位置,我们认为这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必然的结局。

        然而是否就该这样呢?Mark Weiser(已故的前Xerox PARC计算机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普适计算思想时这样说:“计算机是一种为人服务的工具。而成功的工具和成熟的技术应该在使用时不会分散用户的注意力且不为用户所觉察。”彻底改变人机关系是普适计算研究的核心驱动力,目标是使计算机本身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让人们的注意力回归到要完成的任务本身。

        或许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因为在我们眼里的计算机,是刚性的、理智的,我们认为电脑高手多半不食人间烟火,而天天泡网的宅男宅女们则是在现实社会中难以容身。但其实,当我们回顾计算机的诞生史就会发现,这些都是误解。计算机和认知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比如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器EDVI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的诞生就借鉴了McCulloch 和 Pitts在1943年提出的人工神经元思想。而计算机编程语言的逻辑结构则是模拟人的推理方式。现在计算器世界的探索,更是主要针对如何模仿人脑的工作原理,根据人类的能力和缺点设计出真正拥有智能的计算机。

        如果说这些都与我们的生活比较遥远的话,那就让我们看看生活中使用的网站,《社交网络》这部电影回顾了Facebook的诞生史,Facebook的成功正是抓住人们希望利用网络扩大交友范围,通过照片展示自己,了解彼此,但又不希望将所有隐私公诸于众的特点。而更远的Google的成功则更是掌握了人们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世界对排序的需求,而最终他们也同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将需求变成了一种依赖。

        人,其实才是计算器世界的价值、源泉、核心。而正如人脑尚有无数待解之谜一样,计算器的未来发展对创造者和使用者的我们来说,也正是等待探索的深谷。

        《人本界面:交互式系统设计》就是站在认知心理学的高地望向计算器的深谷的一本书。他的作者Jef Raskin是苹果公司的第31位员工、Macintosh之父,他生前不仅在计算机的工业界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在学术界,他的著作也有很强的影响力。而他也同样是一位杰出的认知心理学学者。在这本书里,他深入地探讨了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强调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要针对人们心智能力上的特点,在使用时能够扬长避短,也就是说,根据人类的能力和缺点设计的人机界面,不仅能帮助用户完成工作,而且能使用户工作起来愉快而高效。比如目前计算器界的一个热点是注意力模型,或者说关注点模型,人对于关注的事物会分配更多的视觉资源。从人眼来讲,就是注意点附近接收的信息分辨率更高。但人眼并不能同时注意多个事物,注意力会像探照灯一样,一一扫过关注的事物。这个特点对于界面设计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关注点的单一性的限制下,如何让界面抓住人的关注点。在这本书中,Raskin就涉及了这个话题。不过,这只是一个例子。

        在整本书中,Raskin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娓娓道来界面设计中的定律、元素及法则,并且向我们一一展示了我们完全有可能免受不良设计的限制:我们不必长时间等待机器启动,不必忍受一遍遍的重启,也完全无需没完没了地更新升级机器和程序。如果说看完本书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作者的早逝,否则,凭借作者的敏锐,这个人机世界又会更精彩一些吧。

        《人本界面:交互式系统设计》,UI设计丛书之一,[美]Jef Raskin著,史元春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