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3月09日 星期三

    “古诗词考级”意欲何为?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3月09日   08 版)

        江苏扬州中学树人学校将推行古诗词考级,此举引起一些家长和教育人士质疑。对此,学校负责人称,考级不是强制性的,意在推广经典诵读,提升学生古诗词诵读赏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操。(2月25日 《京华时报》A19版)

        对于这样的解释,我们既奇怪又不陌生。记得当初有政协委员建议繁体字进入小学课堂,某地在中小学中开展京剧进校园工程,某大学教授倡议国家设立文言文四六级考试等,哪一个不是引发了争议,不是如此解释?似乎不学老祖宗的这些东西,我们便把文明就都丢失了,就步入了人类文化的歧途!今天,扬州中学树人学校推行古诗词考级的做法,多么像是在步这些“文化复古工程”的后尘,是东施效颦?!

        前些年中央领导同志曾常常讲到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可见,“学”的前提离不开“用”,“ 学”和“用”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如果学的东西无用,对学者本身没有意义,对这个时代没有意义,那谁还会劳心费力地去学那些空洞乏味的东西?

        我想,好多人之所以反对对孩子进行古诗词等级考试,恐怕皆是缘于对其实用性的质疑。当然,学习古诗词也并非说一点用处没有,但无论如何,它都是普适性很小的事情,只能容许一部分人去深入研究学习,为职业所用,却完全没必要全面开展。

        笔者倒是希望,有部门、有专家能把需要普及的传统文化给列出个详单,然后供全民表决,看看哪些都需要我们去继承发扬,哪些需要尘封废弃。像如今靠某个人,某所学校在鼓与吹,喊“急”践行,其它人却不理解,只恐是永远难以拯救中国传统文化,也永远地“急”不起来吧?某种程度上说,甚至都不如那些戏说的古装剧对推广经典管用顶事!

        北京市门头沟区  陈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