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3月09日 星期三

    周越然“致富”教科书

    杨建民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3月09日   14 版)
    周越然

        周越然,是20世纪初叶的有名藏书家。他的藏书,虽有宋、元、明版的善本,亦多西文珍稀原版,数量都不小,可是,周越然的藏书名声,却因其富藏“淫书”(周本人称为“性书”)而广为人知。据专家介绍,仅各种版本的《金瓶梅》,他就收藏有十数种;其它刻本的《痴婆子传》、《灯草和尚传》……也无不大力搜购。这类书,大多历代禁止,价格自然不菲,能竭力搜求,财力应当了得。那么,周越然无祖上遗产,自己又只是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英文部科长,如此大力采购费钱的“黄书”,他的资金由哪里出来?这,还得从周越然编著的《英语模范读本》说起。

        周越然编述英文课本意图,可谓由来已久。周出身于浙江吴兴,就在不过十一二岁,开蒙读《左传》之时,他就“常常偷看家藏之木刻本《英语注解》”来。后来正式学习英语,老师用的是一册西方人合著的《文法作文合编》(Lockwood 当时译名陆克武,Emerson 当时译名伊默逊,由此二人合著)作教材。周越然因为有些英文底子,所以对该教材并不满意,认为它“繁简不称”。甚至因此与老师雷女士辩论起来。老师没有办法,一天便笑着说:照你这么说,你的文理比这部书的著者更精到了。假若这样,那我希望你能做一本专门为中国人用的文法书。周越然也毫不客气:我早已经开始编了,就快要完成了。周越然这倒不是随口乱说,在学习闲暇时,他针对自己学习的感受,陆续编成了一卷《简明英文法》。可惜,这册书并没有为他带来什么效益。因为他在1908年将此书托朋友到上海,希望卖给商务印书馆时,并没有什么结果。但是可以看出,周越然确实较早就希望编成一部英文方面的教科书了。

        1915年,周越然进入到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由于事业发展很好,待遇各方面都不错,在当时已是十分难进的抢手部门。可周越然的进入,却没有经过什么申请,考核之类,他是由于英语颇佳,而为该馆英文部部长邝耀西看中,直接保荐进去的。

        进英文部后,周越然最初主要作翻译校读工作。后来参与函授教育,编校讲义,批改函授课卷等。此外,还大量编译各种有关英文方面的书籍:《英文启蒙读本》、《国民英语入门》、《英文造句法》、《英文作文易解》、《英文作文要略》、《英语中国故事》……这些书,应该是职务工作,所以虽然销售不错,可对于编者,收益却十分有限。

        说起,真正为周越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书,是一部同样为英语方面,却算得职务工作之外的著述。人们知道,编印教科书,是商务印书馆起家,并长期经营,作为立业之本的一项重头工作。周越然在这里,就编述了多本教科书。可这本书编写,说来就有些特别之处。

        在商务印书馆呆了几年,周越然感到不尽如意,他便想调换一个生存空间。这时,设在南京的江苏国立高等师范向他发出邀请,任教之外,还兼一个主任衔。就在将去未去之际,商务印书馆出现了一个编辑教科书的机会。原来,“商务”的英文教科书,一直没有找到一部合适畅销的本子。当时也有一些西方人士,以自己编写的英文课本投稿给商务印书馆,可惜他们并不多么了解中国人学习英文的难点,编出来的东西不是太简单,就是太繁琐……一句话,不合适;国人中间,也有颇多人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可是,他们大多主要研究英美人学习本国文的教材,与中国人的习惯和思维模式相去较远,编出的教科书总与实际修习颇多隔膜。这让“商务”很是为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英文部主任邝耀西费尽心思。他一方面托人四下打听,一方面八方致函中外教育专家,请他们编辑或者对此发表意见建议。当时的主张也很明确,无论是谁,只要编出适宜的英文教科书,“商务”便可以接纳。

        将走未行的周越然,也被邝耀西纳入参与英文教材“竞赛”的行列。匆匆之间,周越然编成了自己的“竞赛”部分——课样32节。因时间紧,连稿子都未誊正,更谈不上配图加工,就将一堆草稿送出,自己赶到南京的江苏国立高等师范上班去了。

        不料来到南京未及半月,在上海的邝耀西便寄来快信,告诉周越然,他与编译所长看了多种英文教材后,一致觉得周越然编写的部分为最佳,已经决定接受印行,请其从速完成全书编写。

        恰好这段时间,周越然任教的国立高等师范并不多忙,他名义上兼一个主任衔,实际办公时间不多,于是,他可以集中时间、精力,收集材料,编写誊正。不长时间,一部名为《英语模范读本》的四册(后随学制变更改为三册)中学英语教科书完成了。

        二

        说来也巧,周越然成年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为商务印书馆服务,偏偏这十来个月,他去了它处任教,不然的话,这部使他大发其财的教科书,被算成职务之内的本分,被“充公”了也未可知。

        这“巧”为一。还应该有一巧,就是这部教科书合同签订的情况。人们知道,教科书一般来说,发行量都比较大,对于出版商,大都不与编者以版税结算,而采用一次性买断的方式。周越然这部教科书,一口气编了四册,分量既重,页数也甚多。当他交稿的时候,邝耀西就问他:周先生,你认为每册应得多少报酬?周越然先前没做过这种买卖,便说:我初次出售课本稿子,自己也不知道应得多少报酬,请你与上面斟酌一下就行了。邝耀西说,不行不行。你还是好好计算一下,明后天告诉我吧。

        到了第二天,周越然碰见邝耀西,告诉他说,请你对上面说一下,我每册要5000元,四册一总20000元吧。邝耀西一听,连连摇头:数字太大了,恐怕开不了口。况且……我知道,上面是不会答应的。想来,邝耀西先前也应该与上面商量过的。不过,邝耀西还是说:这部书,你是费了大量心血的,又是我们特别定下来的,质量又不错……我再去找所长商量商量,一定不亏待你。

        几天之后,邝耀西满面笑容来告诉周越然,编译所长说这部书很不错,决意要印。两万块钱,公司一时不能付出。上面意思是,最好“两不吃亏”,采用版税原则,你认为如何?看来,所长和邝耀西虽然认为书编得不错,可市场前景究竟如何,还并不能看得清楚,所以,万一书销行一般,损失就大家都担待一些。周越然回答:我不知道什么叫版税,更不知道你说的两不吃亏是啥意思。邝耀西说:首先,公司排印此书,不要你出钱。你编辑这部书,公司也不先付你的钱。将来书售出后,按照定价,给你支付一定比例。以后假若销路好,你的收益一定很多;倘若销路一般,公司就赔钱了,这赔的钱也与你无关。这就是所谓“两不吃亏”,也就是版税(Royalty)。

        邝耀西还进一步举例,现在外国许多大出版家及著作人,都喜欢采用这种办法。麦克米伦公司每年付出的版税超过一百万。英国有位诗人买了一块山头,建起了大厦,靠得都是版税。你认为怎么样?周越然听了,觉得也还合适,便说,既然版税是公平的事,我也不反对。谁知道,当时这么似乎随随便便一说,竟成就了周越然也能以版税建造藏书楼,大量收购中西珍善本图书的梦想!

        从南京国立高等师范回到印书馆之后,周越然又听说,“商务”当时收到英语教材投稿的中外人士有八、九人之多。这些人士投寄的稿件,大都经过细致审订,誊写齐整更毋庸说;还有人专为教材配上彩绘插图,可结果,却均被一一婉拒,偏偏是没有出过洋的周越然编的教科书被看中。对此人们也许会感觉奇怪。

        三

        也许,因为没有出过“洋”,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甘苦冷暖,比受到正规教育的感受更深刻许多,所以,编出教材来,能够结合实际,体会入微,因而更能够得到学子们的欢迎。当然,这只是从一般意义来说。从编写过程看,周越然还是动了许多脑筋的。

        编写教科书,首先当然得依照标准原则。这个标准原则,是教育部制定出的。可当时所定标准也很简要。周越然在编写教材时,就按照自己理解,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学习英语,无非要达到能听,能讲,能阅读,会书写这几点。如何才做到这几点呢?在周越然看来,要想能听会说,发音一定要正确;阅读、写作,文法一定要十分熟悉。可在他的学习实践过程,看到一些人学了三四年,也学了发音,学了文法,却仍然一无所能。在他看来,这一半在教学不得法,一半是课本编的不好。

        教材编得不好,周越然以为,是将单词、造句、会话、阅读过分分割。基于此,他在编写教材时,就将这些内容综合排列,“合一炉而冶之”。他这样编写,是希望老师能够走上新途,采用新法,不唱老调;在学生一方,能够在学习过程总有新的趣味,常常感觉自己在进步,这样使他增加兴味,增强深造的志向。

        从内容上,周越然的编写也富有特色。第一册中,他主要编写有日常常用的字句,人的身体部位名称,学校里看到的物件,家庭所用会话,以及数目、时间、房屋、衣食等等,在课后,还附加有发音、抄写、文法等相关练习。第二册的内容,主要是了解美国的一般生活。如方位、街道、火车、轮船、汽车、电车、图书馆、医院、公园等等,还附加一些有趣味,很浅易的小故事,使得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实际感受。第三册主要介绍英国的一些情况。比较第二册,多了一些文化内容:譬如英国人的家庭,他们的会客、拜客的礼节;宗教、婚丧、度量衡、币制、学校、纪念日等等。第四册主要是阅读部分,有英美的短文短诗,增加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感知;同时附有修辞学纲要等。(后来由于学制变更,第四册取消)总体看去,周越然这部教材,编写的思路比较明确,注意到学生的兴味所在,最后得到学生老师的欢迎,风靡数十年,确实有其显著的特色。

        在编写这部教材过程中,由于力图出新,周越然还受过一次折腾。当时大多数编写英文教材,都没有注意利用“国际音标”这一工具。周越然是制定该音标的国际语音学协会会员,便在自己编写的书里大加运用。在第一册的练习及词汇中,都用了国际音标,作为讲授读音的辅助。可这一招,先前从没有人运用过,出版商有些担心,便将这一部分从教材中抽出,另外形成一本小册子《初级英语读音教科书》。这部本来有助于学生的册子,送交教育部审查时,却被批了一通。批文大意说:编辑人于西文字母之外,改头换面,另设奇形之新字母,显系杜撰,实属荒谬绝伦……周越然见到批文,十分愤怒。他马上向教育部上书,说明国际音标的作用和来历。行文中,周越然当然颇带情绪,他说,国际音标已通行欧美各国,有字典,有教材,是学习外语的十分有效工具,怎么可能是我的创造?同时又将国际语音学会的宣言书附上,意在批评审稿者的无知。

        除去上书教育部,周越然还将这封信稿,交送当地报纸发表出来。这下子,教育部吃不住了。一星期后,周越然接到教育部一封当事人来函,劝周越然息怒,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并告诉他,一个人做事,最伤感情者,莫过于以严厉之辞,在报刊上攻击个人或机关。这其中显然有道歉的意味。信的最后说,将来周越然编辑的图书,当竭力快速审定。至于《初级读音教科书》,因为批示已经公布,无法收回,只好再发一文,含糊了之。这次批文大意是:

        据呈称“遵示复审商务印书馆呈请审查之《初级英语读音教科书》一册,该书采用万国语音学会之读音字母,以为英语拼音之助,用意甚善。惟中西语文,形态迥异,初学外国语时,即于寻常之外,加授读音字母,难免烦累淆混之虞……查该书以读音字母,防检英语读音之讹误,分课演进,尚便练习,应准中学、师范各校酌量采用为英语读音教科书……并将此种字母逐渐推广,以符实事求是之意……”由此看来,当局者否定了先前的说法,批准了《初级英语读音教科书》作为教科书的资格。接下来,周越然编辑的《英语模范读本》送审,不仅很快批准,还得到嘉奖的评语。

        四

        《英语模范读本》出版之后,受到欢迎的程度,着实令人难以想象。第一册出版不到两月,便已告罄。好在当时“商务”印制能力强大,随时添印,以应市场。可由于全国大多学校采用其为教材,即使以“商务”的印制力量,仍在一年左右的时间,不能完全满足市场。“七七”事变之后,甚至用上了当时颇为稀有的复印新方法赶印,弄得外界以为盗版。此书当时的发行盛况,由此可想而知。

        此书销售极广,如今日一样,跟风搭车之事也不可免。当时出版的图书中,有的干脆直接抄袭,大多暗暗仿效,或使用“模范”、“标准”之类名称,浑水摸鱼者,不胜枚举。例如,天津一家名为“久大”的书店,便出版了两册《英语模范读本自修书》。该书只是将周越然编的书中英文翻译一过,就成了自己的东西。另一册《英语模范读本单字成语释义表》,由一家名为“北平英文学社”者印行。该书将周越然的教材作了一些注释,也可以有可观的赚头。这样的事情太多,有朋友就劝周越然向法院提起诉讼,可周越然以为,这样的事情太多,假若逐一起诉,那几乎每星期都可能产生一件关于该书的诉讼案,实在没有必要。加上周越然以为,中国人常常翻译外国人的著作,盗印外国人的作品,他们也似乎没来干涉。“余为区区‘英模’(《英语模范读本》简称),何必与本国亲爱之同胞相争耶?”

        《英语模范读本》发行得好,对于以版税签约的周越然,自然收入不菲。周越然曾经在一篇名为《版税大王》的文章中回忆:“我第一次取得版税,数目不过二百多元……到了秋季,八月底,结账的时候,有个会计科的同事,暗暗关照我道,‘老乡,你这一期的版税,一共有七千余元。’……”。

        到后来,这些收入也就不算什么了。当时商务印书馆每年三次结账,“我每年总有好几次一万以上的进款,虽然不是每期一万七,但是一万二三千的次数也不少。”今天我们说起这笔钱,也许感受不深,周越然曾为我们用实物打了一笔账:当时的米价,每石约十元左右。一万七千元,可购白米一千七百石……根据一部专业著述列举的数据,在1918年该书初版之时,一元币值大约为今天55-70元人民币。这样算下来,周越然仅仅《英语模范读本》一部书,一年的收入就是100多万元。而当时,拿到这笔钱的人,极为罕有。所以甚至外国人也知道了周越然的大名。在当时的美国纽约一家《独立周报》上,就介绍说:《英语模范读本》的编者,每年可得版税约计美元五万美金。在周越然看来:“其捧我未免过度,但非羡慕,亦非嫉妒也。”

        周越然因《英语模范读本》致富之后,虽然可以坐享其成,可他却用该书赚来的钱,还之于书。首先,他在上海闸北宝山路西,宝通路北的天通庵路转角处,买下一块约两亩半大小的地。在这里盖起了一座藏书楼。楼的周围,前有花园,后有菜园,左右植树,十分雅致。藏书楼名为“言言斋”。据周越然讲,“言言”,不做“高大堂皇”解,也不当“意气和悦”讲,只是因为自己所收藏的大部分中文书籍,为词曲小说一流。词曲小说,都以“言”为偏旁(按:繁体),故名“言言”。

        由于有丰厚的版税收入,周越然藏书时间虽然不长,可藏书的数量却很快成了规模,质量也相当高。可惜,这批藏书及这座藏书楼,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期间,被战火彻底焚毁。据他自己后来说,这次遭劫的图书,中文书籍有160多箱,约3000种,外文书籍有16书橱,约5000册。中文书籍中,有元明孤本,也有名家稿本;外文书中,也有从国内外搜集来的名贵版本100多种。这样的损失,对于个人,真不可谓不惨重。可即便如此,“言言楼”被焚毁不久,周越然又开始了搜藏图书的努力。之所以能够重新开始,仍然靠得是那部《英语模范读本》。他后来在文章中,捎带着提到了这样一笔:“‘商务’账务正确,检查严密,对于著作人之版税,毫不作伪,毫不推宕,不若他家之今日不结,明日不销,似乎全然无人负责,全然不顾面子也。‘一·二八’事变,公司全毁,停业多月,余以为版税无着矣。不料复业不及一月,已将‘一·二八’以前未付清之版税1700余元送至吾家。‘商务’之诚实可靠,‘商务’之顾全信用,真可令人佩服!”由此看来,周越然之所以能够靠一部书致富,成为藏书富翁,与他遇到一个诚信的好东家——商务印书馆——有绝大关系。

        当然,周越然该书的长久销行,也在于他能常常根据实际予以修订。据他1942年写的一篇文章介绍,从开始到此时,共修订计56次。笔者查寻资料时,在1930年上海出版的《民国日报》上,见到了商务印书馆为该书作的广告上有这样一段话:“本书除旧有各特点外,现已加入新材料,新读物不少。发音,会话,造句,作文,及英美风俗人情,均可于本书中学得之。”可见,一部教科书能够长时间占领市场,还得随时代前行,注意不被社会淘汰才是。

        《英语模范读本》不仅畅销一时,还能够长销不衰,几乎创造了一个英语教科书出版奇迹。据周越然自己计算,在风行的数十年间,该书销行大约百万部:“在此25年中,华人自编之外国语读物,绝无胜过其耐久力或超过其畅销性者。”以如此销行情形,周越然获得丰厚报酬,有意味的是,他又用此款项,去进行另一项与书相关的活动——藏书。在周越然看来,这也许是对这笔款项最恰当的运用吧。在今天看去,更是取之文化,报之文化的恰当善举,虽然今天人大都不会这么做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