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3月09日 星期三

    《大秦帝国》背后的编辑艰辛

    王久辛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3月09日   14 版)

        编辑都是幕后的英雄。比起作家诗人来,人们不会把“才华”这样的赞美送给他们。他们只是编辑,属于技术类文员而非创造性人才,似乎自然与才华无缘。然而,当你读了《大秦帝国》的责任编辑许华伟的《〈大秦帝国〉编辑手记》,我相信你就会改变自己的看法,甚至会对一个编辑真正的价值与才华有较为客观的或者说更加完整的印象。

        编辑是需要才华而且需要大才华。许华伟文字的检视功底自不必说,首先值得重视的就是他的判断与衡估能力。当孙皓晖先生550多万字的《大秦帝国》文稿摆上案头之时,许华伟要用数月通读一遍,然后才能衡估它的价值。从对作家的了解认识,到对作家创作历程的体悟;从对作家精神理念的理解,到对作品价值目标的揣度;从对作品整体结构的分析,到对作品人物群像描写刻画的准确与否的判断;包括作品中对风俗文化与战争场景的描写等等,都要有一个与历史相对应与符合的比较与揣度的判断与审核。否则,你凭什么说这部皇皇大著可以出版,出版了史学界、文学界会首肯并且决不会出洋相呢?这需要学识、学养与独立的判断与衡估的功力。当然更需要耐心、细致与探微的本领。假若这部大著落入虚浮与骄躁的“编辑”手中,保不准漏洞百出,差错盈页,没准儿会闹出个天大的笑话来。我看到了一位优秀编辑卓越的才华,他不仅编得严谨、编得精心,而且目次与章回的留白,亦显得庄重大方。尤其那550多万字通读下来,竟然让专业编辑难以找到纰漏与差错。

        许华伟不仅用全部心智编辑了这部皇皇大著,而且用全部精力来推荐与营销这部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他将能编辑这部佳作当作实现自己人生理想与价值的机遇,将编辑过程当作学习过程,倾其所有为别人做嫁衣,这种精神的意义何在?许华伟说:“我愿意做一块铺路石,为有志于研究《大秦帝国》的后来者提供一些资料。”他视自己为渺小, 表明他胸襟的谦卑与虚怀。这胸襟是学养与涵养的自然流溢,真正的好编辑正是这种修养的结果。

        我和许华伟仅见过一面,与他的文字一样,他的才华埋伏在平静背后,独特与深刻潜伏在朴素之中,既不张扬又不故作高深——他的微笑令人难忘。这让我想起了《曾国藩全集》的编辑唐浩明,他在编完《曾国藩全集》后日夜难眠,终于利用在国外作访问学者的半年写出了长篇佳作《曾国藩》;而许华伟呢?他是个本分的编辑,把他的心力与精力投入到《大秦帝国》。他相信,编辑好这部为当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精神资源的书,就是对中国文化,包括对文学与历史——最大的贡献。

        说句题外话,有的编辑把自己放在了一个不适当的位置,把“锦上添花”的事业当作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与作者的关系不是成人之美的高山流水遇知音,而是对学问与知识丧失起码的敬畏与尊重。看看编辑许华伟,也许会对当好编辑有所启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