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3月09日 星期三

    译可译,非常译

    ——英汉对照《水浒传》出版

    汪榕培(中国典籍英译学会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3月09日   03 版)

        《水浒传》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写成的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它以故事生动、人物鲜明、语言活泼著称,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尽人皆知,而且在世界各国广为传播。早在鸦片战争之前,国外就开始了对《水浒传》的译介活动。迄今为止已分别被译成了英、法、德、俄、拉丁、意大利、匈牙利、捷克、波兰、日本、朝鲜、越南、泰国、印尼等文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与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汉英对照《水浒传》是登特—杨父子的最新译本,其英译本的总标题为《水泊梁山》(The Marshes of Mount Liang),是目前《水浒传》英译本中独一无二的120回本,各分卷标题为“揭封走魔”(The Broken Seals)、“打虎英雄”(The Tiger Killers)、“梁山聚义”(The Gathering Company)、“铁牛”(Iron Ox)和“鸟兽散”(The Scattered Flock)。第一卷是原书的1~22回,第二卷是原书的23~43回,第三卷是原书的44~62回,第四卷是原书的63~90回,第五卷是原书的91~120回,分卷的方式本身就体现了译者独具匠心。

        关于文本的翻译,译者在前言中写道,“本译文的对象是不通中文的普通读者。《水浒传》是中国文学里最畅销的作品之一,会讲中文的人几乎尽人皆知。因此,这个英译本必须尽量具有可读性,同时对原文又不作任何删改。所以,我们既要保留中国古代的情趣,又要把注释减少到最低程度,用流畅的英语表达中国的方言和成语。”我认为译者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并且值得一提的是,译者翻译了原书中75%的诗词。

        登特—杨父子的译本主要出自父亲约翰﹒登特-杨(John Dent-Young),他是英国的一位著名翻译家,早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曾任教于缅甸、西班牙、泰国,也曾在英国的巴斯大学任教,后来在伦敦专门从事翻译工作。他翻译的西班牙17世纪夸饰文体诗人《贡哥拉诗选》(Selected Poems of Luis de Góngora)于2007年在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于2008年获得英国作家协会的翻译奖。他通晓多种文字,对汉语和《水浒传》的爱好则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他的夫人原籍上海,自童年开始特别喜欢水浒的故事,于是他从翻译片段开始,最后竟将120回全部翻译成英语。他的儿子阿莱克斯﹒登特-杨(Alex Dent-Young)毕业于伦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曾在台湾学习中文,现在也住在伦敦。这部翻译可以说是全家通力合作的结晶。

        总而言之,我很喜欢《水浒传》的这个英译本,它从旧译中借鉴了许多长处,甚至从法译本当中吸取了不少营养,又在多个方面超越了以前的译本,再一次证实了“”和“常译常新”的译界格言。香港中文大学近年来相继出版了《水浒》等小说的英语新译本,为将中国优秀文化介绍给世界作出了贡献;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博采众长,在推出《英译诗经国风》、《英译屈原诗选》等系列力作之后,又出版汉英对照本的《水浒传》,对于广大读者来说是件大好事,不仅可以向国外传播中国文化,而且为中国读者学习英语提供了绝佳的材料。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