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2月16日 星期三

    长篇小说创作令人振奋

    王 尧(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2月16日   10 版)

        江南这些天雪霁天晴朗,坐在阳台上负暄读小说,真是一大乐事。最近,我先是收到了阎连科寄来的自印的长篇新作《四书》。在这之前我已经读过这部长篇小说的电子文本,如今再读,觉得这部写黄河边知识分子改造的小说是部奇书。不久,又在《收获》上读到王安忆的长篇小说《天香》,还在连载中。《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的林建法先生在电话中说王安忆的这部新作是她最好的小说。就现在已经发表的这部分看,其气象确实令人兴奋。小说家终于能够沉潜下来了。我想,这两年,会有不少好的小说,我甚至觉得,我们所期待的长篇小说杰作,应该离我们不远了。

        我如此乐观判断,可能还与我读到了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古炉》有关。我先是在《东吴学术》上读到了这篇小说的后记,我特别喜欢读平凹小说的后记这类文章,之前有《秦腔》的后记,现在又有《古炉》的后记,都是很好的散文。平凹用在书画上的时间很多,成就也大,如他说“收也丰”,能够安心写小说。但我觉得他的散文写少了,这是不小的遗憾。后记说《古炉》要写“文革”,很让我期待。我觉得贾平凹这一代作家,最终能否成为大作家,要看他们能否写出大历史。在杂志上读小说,不像读书的感觉;我还没收到老贾的赠书,就跑到书店去买了一本。

        贾平凹写《古炉》的怀抱是巨大广阔的,虽然写的是“古炉”这个村子,但想的却是整个中国的情况,“瓷”是“中国”,“古炉”也有“中国”的内涵。我想起莫言写完《生死疲劳》后说过的一句话,作家总是有史诗情结的。平凹也有。平凹写大历史,但落笔在微观。他没有结构此起彼伏的故事情节,而是用细节,用日常生活,将这段大历史的“肌理”呈现出来了。这是一个乡村的革命的日常生活。革命是如何改变了日常生活?这是我看这部小说的一个角度。荒诞的历史在这里变成了日常生活,人性的沉浮挣扎不是故事,而是生活。平凹是以爱恨交加的心情写古炉的,苦涩,悲凉,孤寂,无奈。但有贴着他心中的暖意。这部小说不是平凹的自传,但平凹在其中。他也在挣扎,在喘气。

        《古炉》不是一口气读完的,想这样也不行。和《秦腔》一样,《古炉》写得扎实细密,不细读,不能进入,不耐心,也没法细读。就像纳鞋底一样,平凹的针线穿插有致,但实在太细密了。难怪他写了三百多支签名笔。

        (本报记者陈菁霞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