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0年12月08日 星期三

    赠书

    梅桑榆 《 中华读书报 》( 2010年12月08日   03 版)

        作家、学者,或是一般爱好舞文弄墨之人,有大作出笼,郑重签名,赠予朋友,既可以使其了解自己的才识,加深友情,又可以展示成果,满足一下虚荣心。对于一般相识,一本,也可作为礼物,以增进情谊,留作纪念。因此,赠书乃是风雅之事。

        我早年出版纪实著作,自觉不属文学作品,品位不高,故除人索取,未到处送人。后来专写杂文随笔数年,出了第一本杂文集,自以为拿得出手,便大赠其书,一来回赠曾经赠书与我的人,二来广而告之,让朋友们知道我出了文集,了解一下我的杂文写作水平。20本样书不够赠送,我又从出版社自购百本。等书寄到,我便开列名单,一一题写:某友、某同学、某先生“指正”、“存正”或“一哂”,装信封,贴邮票,将其寄出,然后静候回音。不料回信、来电话告知书已收到者寥寥,寄出的书,多半石沉大海。因寄的是平信,我怕邮途遗失,又打电话、发伊妹儿询问,才知对方书早已收到,回答似乎是事先串通好的,无非是“最近事忙”,“还未来得及拜读”,或是“未能给你打电话”,云云。有的人口气冷淡,像一个大牌编辑在回答无名作者稿件的处理情况。至此我忽有所悟,自己的乐事,并非能让别人同乐,冒昧给人寄书,对有些人来说,很可能是一种不受欢迎的骚扰。不过,我当时还未想到自己的书下场如何。

        近读《孙犁文集》,其中有篇文章,竟是谈赠书的烦恼。孙犁先生说他年轻时出了书,也爱郑重其事,签名送人,年老以后,不再赠书,但上门或来信索书的人却越来越多。有一位老战友,从外地调到天津,正赶上《白洋淀纪事》重印出版,他要孙犁给他在北京的小姨子寄一本,自己要了一本,却在住招待所时送给了服务员。后来他造访时又要了一本,拿着签名本回家途中,路过孙犁所在的机关,忽遇尿急,上厕所时把书暂放于传达室,如厕过后,竟扬长而去。门卫提醒他书没拿走,他却把手一摆,说:“你们看吧。”这位老战友后来竟把此事当作笑话,直言不讳地告诉孙犁。先生作何感想,不问可知。

        孙犁先生的大著,毕竟被他的战友送了人,下场不算很惨,贾平凹竟在废品收购店发现了他的赠书。他在《笑口常开》一文的开篇写道:“著作得以出版,殷切切送某人一册,扉页上恭正题写:‘赠×××先生存正。’一月过罢,偶尔去废旧书报收购店见到此册,遂折价买回,于扉页上那条提款下又恭正题写‘再赠×××先生存正’。写毕邮走,踅进一家酒馆坐喝,不禁乐而开笑。”平凹先生自言“乐而开笑”,恐怕是苦笑,或是实施报复后得意的坏笑。其实他后来也如此处理别人的赠书。网名为菩提树下老李的人,在博客中写下他的巧遇:他在旧书摊上廉价购得画册一本,打开一看,上题“贾平凹先生正、二○○四、十、二十、邢庆仁”字样,竟是画家邢庆仁赠予作家贾平凹的。于是他也“乐而开笑”,心想应将画册送给邢庆仁,让他再恭正题写:“再赠贾平凹先生”,寄给老贾,让他再“乐而开笑”一回。

        孙犁、贾平凹的赠书竟会有如此下场,一般作者的赠书,更是难免有此命运。由此看来,把书贸然赠给对你的书不感兴趣的人,不但是一种骚扰,而且是给人增加负担。勉强读之,是一种痛苦,若是弃之一旁,则要占据家中的空间。遇上大扫除、大清理之日,主人势必将此书与啤酒瓶、旧报刊等物一并扫地出门。其结局,自然就让收废品的拣了便宜。有此前车之鉴,我出版新书,不敢再随便赠书,只遇知友同好,才送上一本。最近与文友聚饮,有人提醒曰:“赠书可以,最好不要签名。”我问为何,他说:“以防你的赠书日后沦落地摊,被人买去,笑你的大著被人视为废品。”此友也是码字卖文之人,这番提醒,或许是他的经验之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