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0年12月01日 星期三

    中译帕慕克随笔集《别样的色彩》即将出版

    《 中华读书报 》( 2010年12月01日   04 版)
    奥尔罕·帕慕克手持今夏新出、厚达564页的第三部随笔集《奇景寻踪:生活,街巷,文学》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土耳其大作家、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的随笔集《别样的色彩》中译稿已经完成,即将付梓上市。

        书中收入帕慕克随笔73篇,另附《巴黎评论》受访稿、短篇小说《凝望窗外》和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我父亲的手提箱》,共76篇,长短不一,涉及文学、政治、历史、艺术多个主题,亦有城市生活素描和人生回忆,包括他因“侮辱土耳其国格”之罪名而在伊斯坦布尔出庭受审的经历。

        出版商北京世纪文景公司告诉中华读书报,此书由两位青年学者宗笑飞和杨卫东合译自毛琳·弗雷利(Maureen Freely)2007年的英译本。中文版附有帕慕克的手绘插图,一些土耳其细密画和照片。书稿现已进入校对流程,预定2011年1月公开发行。

        在此书中,关于“书与阅读”,帕慕克不仅写到经典作家和作品,如劳伦斯·斯特恩的《项狄传》,雨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群魔》与《卡拉马佐夫兄弟》,亦论及现当代文学,如纳博科夫的《阿达》和《洛丽塔》,加缪和奥地利的托马斯·伯恩哈德(1931-1989)等人。

        他也谈到将于下周获颁诺贝尔文学奖的秘鲁大作家巴尔加斯·略萨:

        “巴尔加斯·略萨特别擅长写男性间的友谊、在男子气概中找到脆弱之处、描述铁血硬汉不可救药地爱上妓女,或者特别善于通过开些粗鲁的玩笑,来驱散男人的伤感。他残忍的诙谐总是非常有趣,但并非无的放矢。如果有人从巴尔加斯·略萨最早的小说读起,并且读完了他的所有作品,那么,他会发现,巴尔加斯·略萨一直以来对卓越的现实主义者和喜欢冷嘲热讽的温和派人士抱有好感,其程度要大于对乌托邦分子和狂热分子的喜爱。”

        关于遭到法特瓦裁判的萨尔曼·拉什迪,帕慕克写道:

        “像伊朗的情形一样,那些最热心卷入此事的人,往往连小说里的一个字都没读过,而且,他们实际上压根就从来不看小说。宗教事务理事会受命召开紧急会议,似乎拉什迪事件对伊斯兰历史提出了神学上的挑战。于是,从来不读小说的阿訇们,就此向从来不读小说的教徒展开布道。没读过这本小说的记者,向同样没读过该小说的教授们提出了神学上的问题,然后接着去编造一些极为可耻、与神学毫无关系的标题:他该杀还是不该杀?”

        他又不仅仅以作家的身份出场。在《别样的色彩》里,他还是儿子、父亲、兄弟,以及读者、画家和辱国的罪犯,因而也更具自传色彩,触及许多私密的个人感受。

        《别样的色彩》乃帕慕克三本随笔集中的第一部,第二本《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已于2007年在中国上市,第三本,也是最新一本《奇景寻踪:生活,街巷,文学》(已有英译书名《景观碎片》)厚达564页,刚刚于今年夏天在土耳其出版。

        帕慕克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品,皆已译入中国内地,种类上超英压美,不输法德,居世界前列。

        在中国,他有时被私底下呼以“老帕”。但以文学这门职业而论,帕慕克实属青壮劳力,比起最近几位诺贝尔奖得主——74岁获奖的巴尔加斯·略萨,75岁获奖的品特,88岁获奖的莱辛,54岁获奖、今年仅有58岁的帕慕克,简直可以称得上少年。以他的热情、精力和勤奋,还不知会生产出多少本书。

        “我必须每天服用文学这剂药丸。在这一点上,我与每天都服药的病人没有什么不同。”在《别样的色彩》首篇《隐含作者》中,帕慕克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再从事三十年的写作,并以此为藉口,将我自己包装成其他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