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基础教育教科书建设中,中学日语教科书是相对年轻、弱小的。第一部中学日语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中学日语教学纲要》颁布于1982年的红叶浸染之时。为了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第一套中学日语教科书编写随之启动。凑巧的是,历时一年紧锣密鼓的研制,编写工作也落笔于次年的秋冬。工作之余编写团队曾到香山远眺,望着满山红叶层林尽染,恰似百般滋味在心头。
回 顾
1972年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之后,我国东北、内蒙古及北京等地的中学开始自发地设置日语课程并编写日语教材。然而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等方面缺乏统一要求,为此,在人教社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教育部于1982年11月召开了全国中学日语教学工作座谈会,并在会后颁布了《纲要》。日语学科从此纳入教育部的课程计划,中学日语教科书建设也步入正轨。
(一)第一套全国通用初、高中日语教科书
第一套全国通用日语教科书包括《初级中学课本日语》和《高级中学课本 日语》两部分,共9册。人教社领导给予高度重视,决定由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张玺恩主抓这项工作。鉴于当时日语编辑力量比较薄弱,特从俄语组调入张秉衡同志牵头,并借调东北三省和北京有教科书编写经验的日语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参与工作,语言规范上请在京的日籍专家把关,学术问题上请国内日语专家掌舵。大家同吃同住,日夜兼程。这套教科书问世后,对规范各地的日语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注重题材、体裁的多样性及教科书的教育、教化功能,适当兼顾了日本国情。但当时外语教学存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用现在的眼光看,在语言运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无疑是比较欠缺的。
(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 日语》
这套教科书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日语教学大纲》出台之后,在《初级中学课本 日语》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在适当减轻学习负担、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增加趣味性和直观性等方面有了较大改观。同时将原32开本改为16开本,视觉上更加开阔,版面上也丰富、生动了许多。
(三)中日合作编写《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日语》
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日语教学大纲》与以往相比有了质的飞跃。除了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以及日语运用能力之外,还提出通过语言教学“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以利于发展思维和提高文化素质”的要求。考查和考试中增加了口试,要求考查学生基本的交际能力。为此,与这部大纲相应的教科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日语》把体现时代特点的活生生的语言材料、有助于理解及掌握日语的讲解及操练、社会文化背景介绍作为培养交际能力和巩固教学效果的三个支撑点,以此构筑教科书的基本框架,尝试结构与功能相结合,两条腿走路的编制方法。同时探索了一条中日合作编写日语教科书的新途径,既保证了教科书的语言地道、内容新颖,又贴近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投入使用之后受到了广泛好评。
(四)21世纪的课程标准日语教科书
在世纪之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日语课程的总体目标被确定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对日语教科书编写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初、高中日语课程标准相应的教科书在探索中研制,创建了纵横交错、螺旋式上升的结构体系;力求呈现学习过程,在适当扩大语言输入量,使学生获得丰富语言素材的同时,融汇了多种学习方法和用日语做事的方法;在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方面,在鼓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形成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在勇于探究、团结协作,提高跨文化理解意识、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思 考
通过以上回顾可以看出,日语教科书的编写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注重语言知识结构到注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形式简约到逐步丰富的发展过程及其继承、探索、创新的研制脉络。“学而不思则罔”,做而不思亦盲。想来,日语教科书的编制有以下几点值得记取。
(一)日语教科书编制的核心是体系创新
虽然更新是多方面的,但最核心的是教科书体系的更新。没有体系平台做基础,改革精神的落实则难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教科书体系的更新是课程改革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当今外语教学改革中最难而又不能回避的问题。探索更加适应教学需要的新教科书体系,在教科书总体设计与编写中具有普遍意义。改革日语教科书体系的过程是把日语知识结构、教学方法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日语教学实际逐步统一起来的过程。日语教科书的编写经历了重语言知识结构、以语法为纲的阶段,兼顾结构与功能、两条腿走路的阶段,而今迈入纵横交错、螺旋上升、呈现学习过程、融汇做事方法的阶段,都是在探索教科书体系的创新,这种探索仍应不断推进。
(二) 教科书编写必须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
重视调研、科研是教科书建设的立命之本。人教社的创始人叶圣陶先生对研究、编写教科书工作有过精辟的论断:编写教科书不能捡到篮子里就是菜,要像蜜蜂那样,吸取百花精华,酿出蜜来。中学日语课程的设置较晚,1982年才开始起步,但不久便融入了重视科研、在研究的基础上编写教科书的大潮之中。日语学科的各套教科书编写从课程所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起,就随着国家教委“九五”重点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研究等,取得了一个个成果。教科书建设在科研基础上不断成长和进步。
(三)队伍建设是教科书编制的重要保证
要做到语言地道、内容新颖实用,仅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须借助国内社会力量组建一流的编制队伍。同时,与国外专家合作编写也是多年来探索的一条有效途径。然而,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借助国外力量编写教科书的同时,更要重视发挥中方的作用。以“我”为主,立足于自身,才能保证教科书的内容符合我国的国情、意识形态,才能真正为我国学生所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四) 日语教科书须努力实现多样化和立体化
日语教科书尽管使用量小,全国只有一套,但也须适当增加品种,实现系列配套。除了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还有习题集等辅助教材;除了纸质教材,还有音像、多媒体教材、电纸书、网络教材等。教科书的多样化和立体化需要整体规划、相互协调,日语教科书也须在其中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