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0年09月29日 星期三

    未来主义之路

    丰 书 《 中华读书报 》( 2010年09月29日   12 版)
    未来主义(油画) 尼古拉·久海罗夫1932年

        《未来主义之路》展于9月8日至10月28日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展出。本次大展由中国美术馆、意人利亚历山德里亚市政府和北京意人利文化处共同主办,有262件佳作与观众见面,呈现来自意大利的未来主义艺术。

        发轫于意大利的未来主义,与法国的立体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一样,都是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整体图景中闪亮的高光,也是这些民族在那个波澜壮阔而又富于革新的伟大世纪,为人类文明史所贡献的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精神财富与文化遗产。

        今天看来,未来主义是一个个性鲜明的艺术流派,而在当时,它是一次目标明确的艺术运动。 1870年独立后的意大利,走到20世纪初的时候依然没有处在欧洲的前列,而且南北分化严重,罗马以南的省份还处于庄园经济模式阶段,而北端则已经开始将意大利引向一个充满生机、勇于创业的现代化工业文明的新方向。未来主义者们不满足于意大利艺术在19世纪停滞不前、落后于欧洲其他国家的状况,希望本民族腾飞和跟上欧洲步伐的愿望,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刺激下得到了现实的鼓舞,未来主义就是在这样一种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出现的。在他们看来,曾经伟大而辉煌的文艺复兴,留给意大利的是一个古老而传统、节奏缓慢和处理手法陈旧的“往昔” (而期间的艺术更没有形成能够立足于世的成果),不能传达20世纪初工业和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精神。他们认为“宏伟的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美——速度之美”,他们还认为“如机关枪一般风驰电掣的汽车,比带翅膀的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像更美”,他们相信新时代的特征是机器和技术以及与其相适应的速度、力量和竞争,他们倡导创造与新的生存条件相适应的艺术形式。他们反对模仿的形式,主张创造性的形式;反对和谐、高雅等传统鉴赏趣味,主张反映时代的节奏和韵律;反对绘画中的传统题材,主张表现现代生活……,因此他们号召艺术家废弃一切传统,从现代科技文明中“白手起家”,捕捉现代生活中的动力、速度和生命力。尼采“打倒偶像”、“重估一切价值”的学说被未来主义者视为“经典”,引进到他们的宣言之中,在反传统(摧毁一切博物馆、图书馆和学院)的冲动下进行了一次破坏性创造的历险,一次猛烈而激进的乌托邦实践。

        宣告未来主义诞生的时间是1909年2月20日,诗人和理论家马里内蒂在巴黎的《费加罗报》发表了《未来主义宣言》。次年2月11日,由艺术家卡拉、波菊尼、巴拉和塞维里尼在米兰签署的《未来主义画家宣言》发表,呼吁艺术家们创造未来主义的绘画风格。同年4月,《未来主义画家技法宣言》明确了他们的创作路线。1912年和1914年分别发表的雕塑和建筑宣言开始将未来主义跨越并扩展到了不同的艺术门类(涉及绘画、雕塑、建筑、文学、音乐、戏剧、摄影、广播、服装、设计、广告甚至烹调),在这些“宣言集”的轰炸下,伴随艺术家的创作,使得未来主义以一种近乎狂飙的方式在艺术界迅速展开,形成一股“意式先锋潮流”。1912年巴黎举行了第一次未来主义展览会,此后伦敦、柏林、布鲁塞尔、慕尼黑、维也纳、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等地的巡回展以及马里内蒂亲自到彼得堡和莫斯科的访问和演讲,使得未来主义运动有效传播到欧洲各主要城市,进而影响到世界各地,成为一个全球性艺术运动。

        本次展览的作品,除了人们熟悉的卡拉、巴拉等作为未来主义“创始期”代表艺术家的绘画,德佩罗、普兰波利尼、阿里曼迪、波特、久海罗夫、塔亚特、希罗尼等后来的加入者,甚至传续到当代的艺术家们也将带来他们的作品,从而呈现一个从20世纪初起直至当代的意大利未来主义的发展轨迹,包括绘画、海报、雕塑、摄影、建筑设计等不同门类的作品届时将呈现未来主义显现于不同媒介上的综合特点与多样性。观众既可以通过本次展览看到未来主义建筑宣言人圣埃利亚的建筑手稿,也可以领略如拉姆、穆纳里与飞机有关的作品,甚至马索埃罗那著名的颂扬1933年飞跃大西洋壮举的大量摄影作品也将与公众见面,从而带来《未来主义航空绘画宣言》所要求探索的“空中透视”。

        宣言、作品和展览是未来主义运动的三个要素,马里内蒂以精神领袖和艺术导师的角色,充分运用了“宣言”在现代社会中文化营销的有效作用,发起了一场激进刺激的观念变革和文化历险,他作为运动的缔造者,在一个工业兴起的时代,展示了一种通过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的有机合力,找到并探索时代课题,从而创造新艺术的方式。这给今天市场经济语境下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经验模式,本次展览也将展出他为1930年的展览所制作的海报以及多张他的摄影肖像,此些珍品使领略这位号称“欧洲咖啡因”的传奇人物的风采成为可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