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0年09月08日 星期三

    悲喜交集,伊莎贝尔·阿连德哭了

    众多作家反对,但四位前总统力荐拉美头牌女作家获智利文坛最高奖

    记者 康慨 《 中华读书报 》( 2010年09月08日   04 版)
    伊莎贝尔·阿连德,2009年 / 摄影:洛丽·巴拉

        本报记者 康慨 报道  尽管争议巨大,但在四位前总统力挺之下,著名的美智女作家、《幽灵之家》的作者伊莎贝尔·阿连德仍被择定为2010年智利国家文学奖的得主,从而成为继加布里埃拉·米斯特拉尔、玛尔塔·布鲁内特和玛塞拉·帕斯后,第四位获得这一智利文坛最高荣誉的女性。

        智利教育部长华金·拉文9月2日宣布了评审团的上述决定。在整个拉美,仿佛人人都知道,这是个既轻而易举又太过难产的选择。

        68岁的阿连德女士自己也知道。所以她很激动——她哭了,丈夫和狗陪她一起哭。

    要裙子,不要加博

        2003年成为美国公民,并多年长居加利福尼亚的阿女士在接获通知后,悲喜交集地表达了获奖的激动,并问候了自8月5日起一直被困在井下的33位智利矿工,同时宣布将在9月16日智利独立200周年大庆期间回返祖国。

        阿女士告诉埃菲社,智利国家文学奖无疑是她此生中得到的“最重要的奖”,远在她一切所得之上,她曾根本不敢奢求。“你从来都不是自己国家的先知。”她说,“我太激动了,竟开始哭泣。我丈夫也哭了,我在智利的妈妈也哭了,就连我的狗也在哭。”

        她说:“我从未想到有这一天。他们以前也给过我一次提名,唉,算了,干吗还提那档子破事呀,太可怕了。”

        一直以来,质疑阿连德作品文学质量的智利作家和评论界人士不在少数,他们认为,阿连德只是个畅销书作家。

        “如果这个奖是由我的同行们来评,那我一辈子也得不到。”在获奖后接受的另一次采访中,阿女士抹着眼泪告诉智利电视台,她之所以获奖,是源于读者的不断呼吁。

        阿连德以1982年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幽灵之家》出道,一举奠定文学地位。无论是作为拉丁美洲不多见的女作家,还是魔幻现实主义“第二代”的代表人物,伊莎贝尔·阿连德这个名字都无法绕过。她自己也曾说:“《幽灵之家》在世界上为我开创了文学的不归路。”

        小说以三代女性——埃斯特万的妻子克拉腊、女儿布兰卡和外孙女阿尔芭的经历,结合革命、政变、独裁统治的大背景,讲述了埃斯特万·特鲁埃瓦的家族史,穿插着许多魔幻细节,故有意大利书商将阿连德标称为“穿裙子的加西亚·马尔克斯”。这句话本为不失三俗气息的腰封用语,时值加博甫获诺贝尔奖,既有哥伦比亚魔现横行于世,又有智利美女横空出世,于是有人从加博处借条裙子,环衬书腰,哗众取宠,虽不失为宣传的妙招,孰料大大强化了阿连德女士模仿者的形象。她对此很不喜欢,尽管不在意外界把她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归为一类,但不同意自己有意模仿。

        事实上,阿连德的关键之处不在加博,而在裙子。在她的小说中,女性总是占据主导地位,而且每一个都个性鲜明,敢爱敢恨,大开大合,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忘我付出,要么聪明绝顶,要么纯美至极,即便如妓女和女同性恋,往往也心地良善,知恩图报。与加博式的魔幻不同,阿连德更多地将未卜先知、意念移物等通灵异术赋予女性,而愚钝群男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亦无法参透其中奥妙。她并未教导女人如何离开男人和家庭,或全力投入性解放的实践,而是恰恰相反,其女主人公往往对爱情忠贞不渝,即便因此遭受万般凌辱和血腥迫害,亦在所不惜。阿连德的女性主义,体现于其笔下女性的立场坚定,深明大义,独立自主,敢作敢当,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实乃爱情英雄主义和女权浪漫主义的高度统一。

    真文学与太畅销:一对死敌

        纯文学穷死了都不怕,但太畅销就是罪大恶极。2003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将其终身成就奖授予头牌畅销作家斯蒂芬·金,立刻引发轩然大波。著名的文学评论家、耶鲁大学教授哈罗德·布鲁姆写道:“他写的东西,过去人们称之为‘廉价惊险小说’。就是这种玩意儿,他们竟还相信里头有什么文学价值或美学成就或启人心智的东西,这只能证明他们自己是大白痴。”

        金先生当年走上领奖台时,虽不曾像阿连德女士那样全家大哭,但也十分激动,咬着牙与太太紧紧相拥。他恳请台下一众文坛名流,“在所谓的通俗小说和所谓的文学作品之间,应该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他还回忆,10年前,自己曾和约翰·格里沙姆一起,自掏腰包买了门票,参加国家图书奖的颁奖典礼,因为“这是我们进入这道门的唯一途径”。

        伊莎贝尔·阿连德当属拉美最畅销、也是最广为人知的女作家,甚至比绝大部分男作家更受市场欢迎。继《幽灵之家》她先后出版的小说《爱情与阴影》、《埃瓦·卢纳》(一译《月亮部落的夏娃》)、《无限的计划》,回忆录《芭乌拉》,随笔集《阿佛洛狄特》,小说《幸运的女儿》、《不褪色的肖像》,童话故事三部曲《怪兽之城》、《金龙王国》和《侏儒森林》,自传《我虚构的国家》,小说《佐罗》、《我心灵的伊内丝》,以及今年上市的《海下的岛屿》等,均广受大众喜爱。

        去年10月,《拉丁美洲先驱论坛报》在报道阿连德入选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时,称她为“世界上读者最广的西班牙语作家”。该报上周的报道也指出,阿连德的作品已被译成27种语言,小说发行量高达5500万册。

        但畅销是有罪的,太畅销的作家没资格获奖。在今年国家文学奖宣布前后,智利文坛不乏一片反阿之声。名作家马科·安东尼奥·德拉帕拉(Marco Antonio de la Parra)便愤愤不平地说:“既然这样,我们就该把诺贝尔奖颁给JK·罗琳,那个写《哈利·波特》的。”

        可怜的阿连德,此番落泪既是喜极而泣,又因为满肚子的委屈。

        “在智利和许多国家,人们是不肯原谅成功者的,除非那人是个足球运动员。”她说。

        但四位智利前总统——后独裁时代的首位总统帕特里希奥·艾尔文、1994-2000年在任的爱德华多·弗雷、2000-2006年在任的里卡多·拉戈斯,以及今年3月卸任的智利首位女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均力挺阿连德。他们和诸多艺界名流一道,合力将本国头号女作家送进了智利的文学圣堂。

    被政变摧毁的,被独裁创造的

        伊莎贝尔·阿连德1942年生于秘鲁首都利马,她爸爸托马斯·阿连德时任智利驻秘大使。1970年,她的社会主义者伯父萨尔瓦多·阿连德当选智利总统,三年后即遭尼克松政府和中情局圣地亚哥分部支持的皮诺切特将军以流血政变推翻。

        《人民日报》1973年9月14日的报道说:“智利武装部队三军司令和警察首脑九月十一日发功反政府叛乱的军事政变,推翻了阿连德总统的政府。据报道,阿连德总统在总统府同政变部队进行了坚决的英勇的斗争,以身殉职。”

        第二天该报又刊登周恩来致阿连德夫人及家属的唁电,电文称:“遥悉萨尔瓦多·阿连德总统以身殉职,至深悲愤。”

        “以身殉职”的提法耐人寻味。很多人认为阿连德被政变军人蓄意谋杀,或在总统府外台阶上的交火中被打死,而军政府称阿连德系自杀,且所用自动步枪的枪托上刻有“菲德尔·卡斯特罗赠”的字样。

        “9·11”政变后,伊莎贝尔·阿连德出逃委内瑞拉,给报纸打工,终以《幽灵之家》实现人生转折。从此书开始,她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年1月8日开始动笔写新作,为此要点起蜡烛,举行一整套秘密仪式,呼唤灵感驾临。她称自己只是一个写字的工具,小说里的故事和人早已存在,就在另一个世界。

        45岁时,她与那位“以禁欲主义让她忍受了四分之一世纪”的首任丈夫离了婚,旋即邂逅美国律师、“旧金山最后一个未婚异性恋者”威廉·戈登,并于1988年结婚。五年后,她入籍美国。

        刘习良和笋季英合译中文版《幽灵之家》,早在1991年已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再由译林出版社在2007年重出。刘先生后来官至广播电影电视部的副部长,却舍得在翻译上狠下苦功。1993年,好莱坞将《幽灵之家》搬上了银幕,交由丹麦导演比莱·奥古斯特执导,梅丽尔·斯特里普、杰里米·艾恩斯、格伦·克洛斯、安东尼奥·班德拉斯和薇诺娜·里德五大超级明星联袂出演。第二年,《爱情与阴影》也被好莱坞拍成了电影,其中一个中译片名为《乱世激情》。

        阿连德的作品在中国多有出版,除《幽灵之家》外,还有柴玉玲等译《月亮部落的夏娃》(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0)、陈凯先译《爱情与阴影》(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赵德明译《佐罗:一个传奇的开始》(译林,2006)和张定绮译《阿佛洛狄特:感官回忆录》(译林,2007),另有三部童话——陈正芳译《怪兽之城》、张淑英和戴毓芬译《金龙王国》和张雯媛译 《侏儒森林》(译林,2007)。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