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谨防责任下沉而权力不下放

    《 文摘报 》( 2022年11月30日   07 版)

        国家的各种方针、政策,需要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的支持、配合方能落地。国家必须赋予基层一定的自主权力和行动空间。如此,基层才能更好地解决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但同时,基层作为一个行动者,并不是机械执行国家政策的机器,它也有其自身的利益。特别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治理层级较多,使得上级和中央更难获取基层的真实信息。基层政府可以利用多层级治理体系这一“天然屏障”,掌握信息优势,通过各种方式阻隔基层的真实信息往上传递。国家则需要面对和解决这一信息困境,掌握基层治理的真实状况。在长期的治理历史中,受限于技术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国家应对信息困境的效果较为有限。

        此外,基层干部嵌入基层社会,不可避免地受制于基层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如果不顾基层社会关系网络,没有基层社会的支持,基层干部将难以开展工作。但若基层干部嵌入过深,甚至被基层社会关系网络裹挟,也将影响到国家政策的有效执行。因此,国家如何打破地方社会的阻隔、克服地方性的不利影响,便成为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任务。

        在中国大地上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还是需要贴近基层社会现实,回应基层群众的真实需求。贴近基层社会现实,就要求充分顾及基层社会的性质和特点。而且,不同区域社会特点存在较大差异,不适宜建设统一的、标准化的治理体系。

        为使基层治理具有创造性,还应赋予基层治理一定的自主性,使其拥有因地制宜进行政策转化的空间和能力。近年来,国家已关注到基层权责失衡的问题,日益强调强化乡镇属地管理权限,将一些行政权力下放到乡镇。基层治理已开启新一轮“放”的帷幕,为新时代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奠定更为扎实的根基。在此过程中,应谨防“责任下沉而权力不下放”的现象。在促进基层权责平衡的同时,保持对基层张弛有度的监督,建立一个既规范行政又富有弹性的基层治理体系。

        (《北京日报》11.21 田先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