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06月22日 星期三

    嫁妆是印度人不能承受之重

    《 文摘报 》( 2022年06月22日   03 版)

        梅拉永远忘不了那一天。丈夫指责她带的嫁妆不够多,然后毫不犹豫向她身上泼了一桶汽油,放火烧她。如果杀了她,丈夫就能再娶一个老婆,再拿一份嫁妆。

        这是印度社会的痼疾。印度有句俗语:一家若有三个女儿,全部家产都败光。按当地传统,女方父母不仅要在婚礼时送出高额嫁妆,婚后还得一直给女婿家“送礼物”。不然,女孩到了婆家,很可能遭受来自丈夫和公婆的虐待。

        印度的“嫁妆暴力”几乎发生在所有社会阶层中。2007年,时任印度人力资源发展部部长阿琼·辛格和家人被告上法庭,遭孙媳妇一家指控过度索取嫁妆。结婚时,女方家已经花了12.5万美元;结婚后,男方家又提出要豪华轿车和首都房产,不给就家暴。

        曾研究印度嫁妆制度的法学学者赵彩凤说,19世纪以来,印度人堕女胎、溺杀女婴现象与此有关。而活下来的印度女孩,自小便有愁嫁的焦虑,在原生家庭地位低;婚后又遭遇丈夫家庭各种暴力,直至被害。

        那么,高额嫁妆对男性就是百分百有利的吗?也不是。由于负担不起嫁妆,印度一些贫困家庭开始铤而走险,给女儿“抢”个新郎回家。维诺德就是受害者。他参加朋友的婚礼时,有人找他攀谈,还主动提出婚宴后可以捎他一程。结果对方把他带回了自己家,还拿枪指着他的头,逼他换上新郎礼服。“那人殴打我,威胁我说,如果不娶他妹妹就是死路一条。”

        之后,维诺德报了警,但连警察都开始“和稀泥”,劝他既然已经结了婚,就好好跟妻子过日子。这导致在印度一些地区,适龄未婚男子一度不敢在晚上单独外出。

        赵彩凤认为,高额嫁妆导致男子同样成为婚姻市场的“商品”,被待价而沽,且婚配资源在不同种姓、阶层的男子间分配不均衡。“受嫁妆导控的结合,就像天价彩礼婚姻一样,使人很难有能力享受以爱情为基础的现代伴侣式婚姻幸福。另外,男子都有生女孩的几率,生了女儿之后,也可能会沦于嫁妆压力的循环之下。”

        其实早在1961年,印度便颁布了《嫁妆禁止法》。但60多年过去了,高额嫁妆以及因此导致的暴力犯罪依旧广泛存在。据不完全统计,在印度,女方嫁妆费用约为男方彩礼费用的7倍,约为女方家庭6年的收入总和。

        作为受害者亲属,维斯玛雅的哥哥说:“在当地,嫁妆必须相当可观,因为一个家庭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社会地位很重要。”还有一些低种姓家庭,为了改变社会地位,争抢着让女儿与高种姓家庭结亲。在这种风气下,高种姓男子成了“紧俏货”,开始坐地起价,不断抬高对嫁妆数额的要求。因此目前,嫁妆仍是印度人不能承受之重。

        (《环球人物》6.13 许晔)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