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2年06月22日 星期三

    提升后疫情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

    《 文摘报 》( 2022年06月22日   07 版)

        随着全球疫情的持续蔓延和国际抗疫工作的不断推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掀起了新一轮对华污名化浪潮——“中国病毒”“功夫病毒”“熊猫瘟疫”等话语标签在国际社交平台上大行其道,逆全球化、单边主义、民粹主义、右翼保守主义等思潮和“反华”“仇华”的政治意识形态偏见甚嚣尘上。在“价值观先行”的国际交往大背景下,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关涉话语有效性和影响力的国际话语权争夺不断加剧。

        国际话语权斗争不仅是道义上的交锋、价值观的较量,更是战略上的博弈。为此,全面提升国际话语权,成为中国在后疫情时代极其重要的对外传播战略目标。

        国际话语权的提升首先取决于国际议程设置能力的提高,即国际议题更为成功地被设置。为提升国际话语权,需要争取和把握国际议程设置的优先权和主动权,主动设置敏感性、显著性、针对性强的国际议题,抢占舆论先机,赢得国际主流舆论平台的流量和声望。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通过领导人出访、高峰论坛、主场外交、在国外发表署名文章、例行记者会、媒体吹风会、中外智库媒体论坛等渠道和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讲述中国故事,阐发中国精神,尽可能多地创造国际议程设置机会,积极为国际社会设置议题。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国际多边场合提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亚太命运共同体”“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等中国概念,广泛地为国际媒体和国际公众设置报道和讨论的议题,为后疫情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生成和提升奠定舆论基础。

        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从根本上取决于国家价值观能否被对象国或目标国受众及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即要通过共同话语认同和实践来实现。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表达出一种超越种族、国界、文化、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界线而将国家利益与人类公共利益融为一体的共同价值,因而,它有望成为一套具有最大公共性和共识性而最能为全人类所共情、共享、共用的全球公共话语。

        (《北京日报》6.13 雷跃捷 李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