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8月26日 星期四

    自由阅读应摒弃应试思维

    《 文摘报 》( 2021年08月26日   06 版)

        暑假里,不少中小学校都要求孩子们阅读文学经典原著,以培养他们“深阅读”的习惯。然而,随之布置的家庭作业却让他们叫苦连天。

        作家创作、读者阅读;老师教语文、学生考语文。这是两种虽有关联,但也互相区别、分属不同层面的事情。作为一种艺术创作,作家“手写我心”,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文字,叙事、抒情,塑造人物形象、构建精彩故事,把心中的情感、思想和伦理道德贯注其中。与之相应,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既可以欣赏文本本身的语言之美,也可以领略文学作品整体呈现的艺术美感,还可以领悟它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受到熏陶感染,获得深刻体悟。写作是自由的,阅读也是自由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度和偏好。

        与阅读相比,语文教学和考试远没有这么自由。普通读者阅读一部文学作品,一般都是整体把握,无须深究个别细节,也不太挖掘“微言大义”。但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思维、知识和技能训练,它必须有一些套路、一些“法门”,比如对语法的分析、对细节的辨析、对价值意义的提炼等,以实现师生之间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技术能力。

        语文考试既有检验的功能,也有选拔的功能。它既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要完成对学生的考评和筛选。就前者而言,它要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因此答案需要清晰、严谨、准确。就后者而言,它要具备一定的难度,哪怕有些题目刁钻古怪也无可非议,因为不如此就难以打开区分度,实现考试“优中选尖”的选拔功能。然而,如果用这种应试的思维模式来要求自由阅读,那就是典型的错位,使愉悦的阅读变成味同嚼蜡的苦差事。

        不能因为遵循套路、循序渐进的教学考试,就使孩子们失去了文学鉴赏和文学创作的想象力和能力。

        (光明网 8.23 封寿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