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吃野味?很多时候只是由于猎奇或炫耀心理使然。
人类从狩猎社会发展到农业社会,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驯养了动物。而人类驯化动物的过程也是不断制服它们身上各种病原体的过程。比如,人在驯化牛的过程中,承受了麻疹、肺结核、天花等可怕传染病的折磨,直至上世纪还有疯牛病的肆虐。对于从未被人类驯化、甚至极少与人类接触的野生动物而言,它们对人类健康充满未知的巨大威胁。
野生动物原本生存在适合自身的环境里,并没有多少机会和人类群体密切接触。普通人能够接触到野生动物的地方只有动物园。然而,动物园里动物的饲养都有严格的程序和安排,不会轻易将不同动物不经科学分析就放在一起饲养。
而在所谓的野味市场,不同种类的野生动物被关在极狭小的笼子里。这种条件下,动物很容易患病,也给病毒互相传播提供了温床。野生动物身上的病毒,人类可能从未接触过,一旦发生变异,进而传播到人身上,我们没有充分的免疫力进行抵抗。
SARS疫情的出现,让很多人对野生动物传播传染病的问题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增强了防范意识,进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对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视程度也有所增强,各地相关部门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可人们似乎忘记了当年的伤痛。
人类与野生动物本应有一个安全距离。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是屏蔽人类免受储存在野生动物个体身上的各种病原体(包括人兽共患病原体)侵扰的屏障。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张,与野生动物的接触越来越频繁,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中间屏障逐渐消失,不仅侵占了它们的生存空间,也给人类自身带来了极大风险。
(《文汇报》2.16 沈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