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2月15日 星期六

    一只美国老鼠在中国的奇妙之旅

    《 文摘报 》( 2020年02月15日   05 版)
    《电影论坛》1947年第2期印有米老鼠的封面。

        1928年11月18日,由米老鼠“主演”的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威利号汽船》在纽约上映。它用自己独特的诙谐和幽默,在短短8分钟内征服了美国人,一夜成名。这一天被认为是米老鼠的生日。

        几乎同时,电影传入中国。9年后,1937年,17岁的张爱玲在圣玛利亚女中年刊《凤藻》上发表了《论卡通画之前途》。她写道:“卡通画这名词,在中国只有十年以下的历史。但是,大概没有一个爱看电影的人不知道华德·狄斯耐的《米老鼠》吧?”她预言并坚信卡通画在将来有美好的前景。

        那时,年轻的米老鼠红遍美国,后又风靡全球。这只美国老鼠登陆中国后,也开始了它在中国的奇妙之旅。

        迪士尼里的中国面孔

        1920年代初期,欧美动画片出现在中国的银幕上,这启发了第一代中国动画人。1926年,万氏兄弟(万古蟾、万籁鸣、万超尘、万涤寰)探索制作的《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动画广告面世,被认为是中国动画的起源。

        有几位早期的中国动画人后来成为迪士尼的同僚。把动画“火种”带到上海的中国动画开山鼻祖杨左匋,曾在美国好莱坞学习动画。1924年他回国后再次返美,参与了《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制作。另一位动画先驱秦立凡,原与杨左匋一样,在上海英美烟草公司画活动滑稽片,1927年赴美从事《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制作。

        到了1930年代,迪士尼的动画片已是全球动画产业中当之无愧的翘楚。米老鼠来到中国后,也刺激了中国动画片事业的发展。

        其中,尤以万氏兄弟对动画的贡献最大。1941年,万氏兄弟与上海新华联合影业公司联手打造中国也是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1943年的《电影与播音》杂志上登载了一篇《活动画大师狄斯尼会见记》。文中提到1941年7月文章作者访美时,迪士尼已拥有600多名员工。从与迪士尼本人的长谈中得知:“欢迎中国艺术家尽量地供给中国剧料(狄厂写剧本不用文字而以连环图画为主)”“狄斯尼愿为中国训练活动画画师”。作者还透露,据他所知:“中国人在狄厂工作的很多,而狄厂的画师中最优良大部是中国人。”

        “米老鼠之父”频现报端

        随着米老鼠的走红,“米老鼠之父”华尔特·迪士尼本人也频频出现在报端。中国期刊也翻译了相关报道。1932年12月30日出版的《良友》第72期上,刊登了陈炳洪的《以鼠成名之画家》,是较早介绍米老鼠和华尔特·迪士尼的中文报道。文中将“Mickey Mouse”翻译为“米鼠”,“Walt Disney”翻译为“华德地斯尼”,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迪士尼创作米老鼠的经过。

        迪士尼最被人熟知的故事,就是他创作米老鼠的过程。广为流传的版本是:年轻贫穷的华尔特·迪士尼在堪萨斯城的车库作画,晚上与老鼠为伴。通过长期对鼠的观察,迪士尼构思出了米老鼠的形象。

        1941年,新新公司玻璃电台主办的儿童国语演讲广播比赛上,就有位林瑞灵小朋友,演讲了《米老鼠创制者的少年故事》,获得了初级组第一名。在他的故事里,迪士尼“并不是什么社会名人,不是什么大学问家”,但是他“为卡通而努力,无论是遭遇到什么阻碍,他也不灰心,这就是他所以成功的唯一原因”。

        对中国漫画家的启发

        1930年1月13日,迪士尼正式推出米老鼠卡通连环画。亲笔画下第一只米老鼠的是华尔特·迪士尼最初的合作人奥比·伊瓦克斯。后来,迪士尼启用了新人弗洛伊德·高佛森主笔绘画米老鼠,一画就是45年。米老鼠系列连环画以日报形式出版。起先,每天的故事都是连续的,没有题目,等一个故事发表完后,再合集成一部漫画书,并起一个题目。

        米老鼠连环画几乎被同时引入中国杂志。1930年代的上海是当时中国漫画的中心阵地,不仅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漫画家,还兴起许多漫画期刊。《滑稽画报》和《滑稽世界》两本专刊连环画的杂志,都长年转载过米老鼠系列连环画。但看到上海银幕画报都充斥着舶来卡通形象,也深深刺激了本土漫画家。

        漫画家黄尧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出了“牛鼻子”。他决心要创造出一个纯国产化的漫画人物来抗衡外来漫画角色。黄尧本想与万氏兄弟合作将牛鼻子搬上银幕,与米老鼠唐老鸭一较高下,可因抗战爆发,未能实现。

        当时虽有叶浅予的“王先生”、鲁少飞的“改造博士”等不少本土漫画形象,但国内的儿童漫画形象却还是一个空白。基于此,张乐平反复酝酿,最终创造了儿童漫画形象“三毛”,于1935年7月28日在上海的《小晨报》首次亮相。这个模样可爱,瘦骨嶙峋,受尽社会磨难,却依然勇敢天真的流浪儿童,一经面世便博得了大众的同情和关注。三毛伴随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从旧社会走进了新中国。1998年10月举办的首届上海国际青少年卡通节上,由孩子们投票评选的“我最喜爱的中外卡通明星”评选结果中,三毛名列第二,超过了位列第四的米老鼠。

        (《解放日报》1.25 邵文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