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12月14日 星期六

    7000年前,宁波人的生活有多精致

    《 文摘报 》( 2019年12月14日   02 版)

        在人们的印象里,宁波的“标准形象”是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重地,这个形象极具现代特色却又稍显冰冷。

        实际上,宁波不仅是一处地地道道的文化发源地,而且是长江下游文化的代表性重镇。宁波人最为自豪的是河姆渡文化——7000年前,一批先民来到这里,他们的外表具有现代中国人的某些特征,却更接近于澳大利亚-尼格罗人种,被后世的我们称为“河姆渡先民”。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不仅可以形容人的性格养成,或许也可以形容城市。

        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既是最先进的文化,也是最富庶的文化。大概确实是“有钱任性”,河姆渡人很有些“食不厌精”的架势。

        河姆渡发展出了成熟的水稻栽培技术,河姆渡人的食物十分富足,甚至出现了谷物的大量囤积,考古人员发掘的稻壳总量已达150吨之多。这里水系发达,茭白、菱角、薏仁米、各种鱼类都是上天赋予的水中珍馐。

        不过对于有追求的部落来说,这些还远远不够,河姆渡人还想方设法驯化家畜以获取肉食。河姆渡遗址发现过一件用来盛装食物的黑陶钵,它的一侧外壁上,刻着一只生机勃勃的猪。

        从它长而尖的吻部来看,这应该是一只还未完全驯化的野猪,所以它身形矫健,并不像后来的家猪那样臃肿,尤其是腿显得细长轻灵。猪的鬃毛很硬,像是一排尖刺。看样子,这是一只生命力旺盛、野性未脱的猪。

        只有在长期的驯化过程中对猪的形象熟悉备至,才能有如此精准生动的表现。

        “食不厌精”大多要凭借推测,但这里的食器却留下来不少,这正是7000年前的河姆渡人“物不厌细”的证明。

        最奢侈的是一个大木碗,沉厚的木胎外被满满地敷上了一层大红色的漆。虽然现在木碗已经残破严重,但大体尚存,尤其是那一层朱漆仍然不失神采。

        除了碗,取食的勺子也讲究至极。有一把学名为“圆雕鸟形象牙匕”的小勺子,被雕成了一只鸟的形状,鸟的头部是勺子的柄端,它的身体呈流线形向后舒展,鸟的颈部和背部还雕刻上了花纹,而它宽扁的尾羽恰好构成了勺子取食的部位。无论是材质之昂贵还是构思之精巧,都让现代人甘拜下风。

        除了这些小件,更能影响生活质量的还有大件——住宅。

        当时北方黄河流域的部落住宅,大多是在地上挖坑再搭顶棚的半地穴,但河姆渡文化的建筑却是干栏式,即用竹木搭起架子,再建造高出地面的房屋。比起“半地下室”一样的半地穴,这种“两层楼”的房屋要“高级”得多,下层一般作为堆放杂物和放养动物的地方,上层住人,具有干燥、通风、安全等多重优点。

        如果只耽于物质上的追求,河姆渡文化的性格还没那么鲜明,影响力大概也不会那么持久。

        事实上,河姆渡人有独特的精神图腾,那是一块刻着“双鸟朝阳”图案的象牙蝶形器。象牙被打磨得很光滑,正面用细线刻着两只引吭高歌的鸷鸟,它们展开巨大的双翼,一左一右簇拥着一轮太阳;太阳由五个大小不等的同心圆构成,外围还环绕着熊熊的火焰纹,气势雄浑磅礴,这是河姆渡人雄健昂扬的精神象征。

        精致富足、积极进取,这种精神气质与被称为“院士之乡”的宁波很是相配。

        不止于此,等到此地6000年前的“表情包”——两张笑脸——出土,人们又发现宁波原来还有这样达观幽默、可爱可亲的一面。这是2015年考古人员发现的两件陶器的器耳。它们并不属于同一件陶器,但两件器耳上镂刻着相同的笑脸,可以猜测,当时以笑脸装饰器耳或许是一种流行。

        这两个笑脸与现代流行的表情包无异。如果河姆渡人没有天真纯净的内心和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幽默感,大概是很难做到如此萌态可掬的。

        有了这一抹来自远古的微笑,宁波这个城市瞬间变得生动而充满生趣。

        (《瞭望》2019年第25期 罗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